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7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泼水节,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节:拉鼓节是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4、端节:端节是水族传统节日,水语叫“借端”。端节原先是在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在一块过的,后因人员过多,住地分散,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互相庆贺,经协商,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间第一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晚房后过。节期忌晴,以有雨为吉,预兆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走坡节: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扩展资料:

汉族的传统节日

1、春节: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守岁、拜年、给压岁钱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

2、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传统历法中,将每一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汉历(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之半,故得名。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月圆人团圆,表达了中国人在那轮圆月中寄托的无数美好愿望。

参考资料:少数民族节日—百度百科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有哪些

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1、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