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郡守俸禄二千石,这个石字应该读“实”还是读“担”?厚实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汉朝郡守俸禄二千石,这个石字应该读“实”还是读“担”

最近用手机软件听书,当主播说到“汉朝郡守俸禄二千石”时,石字念的是“实”,而不是常听常学的“担”。

诶?这我就疑惑了,课本里学了这么多年的“担”,怎么又出来“实”的读音?

看主播下面的评论说:“读shí的人,要么是最有文化的,要么是最没文化的。”

嘿!照这么说,我这个读“担”的人还需要继续上进啊。

为了成为“最有文化的人”,我决定对这个话题深入研讨一番。

01

先查个新华字典,看看官方怎么说。

根据新华字典释义,“石”作容量单位时,读dàn,但在古书中仍读shí。

也就是说,“石”在现代读“担”,但在古代要读“实”,比如二千石(shí)的高官。

(石同时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汉斤为一石)

那么在古代,“石”的读音到底是怎样的,又是从何时开始出现“担”这个读音的?

02

汉朝的时候,量词“石”应该是读它的本音“shí”。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汉书·律历志》

《汉书》上记载有汉朝时的重量单位:铢、两、斤、钧、石。

其中,石是最大的单位,因为石代表着大,引文中的“石者,大也”、“物终石大”说的就是,一般的物体以石头来衡量大小就算到头了,所以石最初就是读它的本音“shí”。

我们还可以举例印证: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咏怀》白居易(唐)

公为二千,我为山海。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漫问相里黄州》元结(唐)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和张咏老》王之道(宋)

臣家京口东,门前大江。臣愿驾长风,吹作酒万。——《今日一何好》崔璆(宋)

秦汉置牧守,犹古之侯。封建而郡县,仁政固不。汉宣知所本,留意二千。慎哉高侯车,愿循古辙。——《送高太守之秦邮》倪瓒(元)

鲁连自是紫烟,倜傥长揖二千。一朝谈笑解聊城,东入沧溟眇无。——《寄谢逸人四溟二首》卢柟(明)

例子很多,这里不过多罗列。

举的这些古诗,从唐朝到明朝都有,我们可以看到,押的都是入声韵,而“石”对应的现代汉语发音都是“shí”。

这里的声韵规则看不懂没关系,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大家只要知道,在古代“石”作量词时,都是念“shí”的就可以了。

接下来,再研究一下“担”是从哪冒出来的?

03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一书中明确指出:“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于是一石又称为一担,可是仍然写作‘石’,于是‘石’在shí之外又添了dàn这个音。”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吕叔湘: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词典》主编)

吕先生所说的这种情况,在文字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同义换读

顾名思义,在固定语义下,意思一样的两个字,干脆发音也一样。所以,“石”就多出了“担”的读音。

“担”的读音目前可追溯到唐朝,依据来自《后汉书•宣秉传》。

宣秉是东汉开国之初的名臣,颇具德行,汉光武帝刘秀很欣赏他。他的传记中提到“自无担石之储。”,是讲宣秉把俸禄都用于周济贫弱的亲族,自己家都没有余粮。

李贤在此后注释道:“《前书音义》:‘齐人名小甖(yīng)为儋。’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儋:古同“担”。)

(李贤:唐章怀太子,武则天的次子)

李贤的注释说明,唐朝时江淮地区的百姓就已经开始读石为“担”了,当然这都属于民俗行为,我们从唐朝的诗中可以看到官方依然认可本音。

按照后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民间习俗会逐渐扩散开来。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生,在他的《字诂》里就吐槽过把“石”读作“担”这种行为,大意是说:

汉朝以石为单位发放俸禄,所以有“二千石”的称谓流传于世。结果到了今天,民间都把“石”当作“担”来用,就连“二千石”的读音都一并读歪了,这简直是太荒谬了!

要是按照这种读法,《汉书》中的“儋石之禄”、“儋石之储”岂不是要读出“蛋蛋”的音?可笑啊!

由此可见,到了明朝,“担”的读音在民间已经屡见不鲜了。

不过,在《康熙字典》中,我们在石字下面依然找不到dàn的读音,说明到了清朝这个读法也只是民间俗读,官方并不认可。

04

综合上述可知,石作量词时,读音本为shí,比如“二千石”、“儋石”。只是从唐朝开始,民间出现了同义换读的行为,多出一个dàn的读音,一直流传至今。

显然,读shí是肯定正确的,毕竟原本就是如此读的,只不过现今你读shí,很多人会“挑错”,毕竟连课本上都教的是dàn,比如《观刈麦》中的“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大家学的都是读dàn。

我认为《新华字典》的处理是合理可行的,古今异读——古代的读shí,现代的读dàn。否则,古代的也读dàn容易出“蛋蛋”的笑话。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厚实是什么意思

厚实一词有多层意思

①指厚度大

②指人或物形态宽厚结实

③指(文化学问等)渊博深厚

④指丰富;富裕。

密匝匝的意思

.严实稠密的样子。

扩展资料:

匝,中国汉字,读音zā,是帀的俗字,意思是周,环绕一周叫一匝,出自《说文》、《礼记·檀弓》、《梼杌闲评》。

汉字解释

帀 zā

〈量〉

(1) 周,环绕一周叫一匝

帀,周也。从反帀而帀也。--《说文》。按,字亦作通,俗误作匝。

就,帀也。--《周礼·典瑞》注。疏:“一采为一币,五采则五币。“

周,帀也。--《礼记·檀弓》注

匝城兵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绕树三匝;在门前绕了三匝;五匝;沿鼎壁游了一匝

(3) 遍;次

帀,徧也。--《广雅》

增光遂净手同 进忠到方丈来,持香到禅座前,插在炉内拜三匝。-- 明·佚名《梼杌闲评》

词性变化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