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何认杨贵妃当干娘?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安史之乱,安禄山究竟有什么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安禄山为何认杨贵妃当干娘

这个很容易想到,第一个是为有靠山,杨贵妃那时那么得宠,有杨贵妃罩自己不仅可保自己,还能得到皇帝私下的想法,第二个是以此名义成为皇帝义子,以皇帝义子的旗号可以做很多事。

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安史之乱,安禄山究竟有什么资本

我们中学时期的历史书上,对安史之乱有着明确的定义,那就是这场使唐帝国迅速走向衰败的叛乱,是唐帝国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造成的。

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叛乱

开头我们已经说到,安禄山的叛乱,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造成的,那么与安禄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

据《安禄山事迹》记载,唐玄宗天宝十三年正月,安禄山曾经觐见玄宗皇帝,向他哭诉道:“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节制,恩出常人。杨国忠嫉妒,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安禄山以退为进,给唐玄宗打了预防针。之后,杨国忠果然屡次向玄宗进谏,说安禄山要谋反。由于安禄山“坦白”在先,唐玄宗反而不怎么相信杨国忠所说的话。

同年三月,唐玄宗要拜安禄山为宰相。圣旨都拟好了,杨国忠却出来劝谏说:“禄山不识文字,命之为相,恐四夷轻中国。”玄宗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收回成命,打消了拜相安禄山的念头。这件事给安禄山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皇帝已经开始听信杨国忠的话了,说不准哪天自己就要栽在杨国忠的手里了。安禄山回到范阳以后,终日忧心忡忡,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

杨国忠是否要为安史之乱负全责?

安史之乱的爆发,杨国忠有一定的责任,但如果让他负全责,也是非常冤枉的。安禄山是何时想要造反的?他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安禄山集团造反的时候,幕僚集团里面,有一位核心谋士,他就是严庄。严庄父亲的墓志铭显示,天宝九年,大唐的天空出现了四星连珠的异象。在儒家的谶纬之学中,四星连珠或者五星连珠都预示着天下大乱,将要改朝换代。这一年的星象释意为“四星聚会,尾为燕分。”是说新王将要诞生在燕地。

安禄山的大本营范阳,正处于燕赵之地。严庄在父亲的授意下,就投奔了安禄山。安禄山对于像严庄这样的汉族士人是什么态度呢?热烈欢迎。有不少河北本地的士人,以及去长安求官失败的失意士人,都做了安禄山的幕僚。这些人谙熟王朝制度和政治文化,安禄山广招这样的士人到自己的麾下,很难说不是为日后起兵而准备的。

因此,安禄山的造反,杨国忠不必负有全责。即使杨国忠不逼反安禄山,在玄宗驾崩,新皇即位以后,安禄山也必然要造反。

安禄山有什么资本

安禄山最初在范阳,利用朝廷官员的身份,开始整合当地的资源。他筑造雄武城,表面上是抵御外寇,实质上是贮藏兵器和粮草;招募同罗,奚,契丹等族的健儿,收他们为义子,“八千余人为假子,及家童教弓矢者百余人,以恩推信,厚其所给,皆感恩竭诚,以一当百。”

这将近万人的军队,是安禄山军事集团的核心班底,他们既勇猛善战,又对安禄山忠心耿耿。天宝元年到天宝十年,安禄山平步青云,先后成为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节制三镇。天宝十一年,安禄山征契丹的时候,一次就调集了步骑兵多达二十万,实力不同凡响。

天宝十四年五月,安禄山上奏朝廷,把军中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换成了蕃将,完成了起兵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同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

综上所述,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表面上是被杨国忠逼反的,实际上他早就有谋反的主观意愿;唐玄宗又过分依赖信任安禄山,给他大量赏赐,并把大唐北部边境三个重镇交给他负责,给了安禄山谋反的资本。最终养虎成患,给大唐带来重创。

安禄山为什么得到重用,是为了得到杨贵妃而叛乱

1安䘵山为什么得到重用?

安禄山是聪明绝顶的人,情商高。他通晓六种番语,有见风使舵,察颜观色的能力,善于逢迎拍马,说话往往能一语中的,曾经偷羊被节度使张守珪抓住,他就一句话:“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即是说自己有能耐,留着我杀蕃人吧,即刻解救!
请求当杨贵妃养子,行礼时先拜妃,一句“胡人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既讨好奉承了玄宗,又让杨贵妃心花怒放,没点心理学知识是很难有如此效果的。
善于投资。史上说他“性巧黠,人多誉之”即处事能随机应变,人们都赞美他,在官场上“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与他打交道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好处,而且比较低调,会夸奖人;这样的主谁不喜欢呢?

他的上司张利贞,席建侯都愿意为他说话,很可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结果,张、席的话在玄宗心中有份量,安䘵山心知肚明,贿赂李林甫也是看中右相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地方到中央都有人说他好话,“玄宗意益坚不摇矣”,所以,后来升任三镇节度使。

2.安禄山是为得到杨贵妃而叛乱吗?

吴伟业在《圆圆曲》中讽刺吴三桂降清是“冲冠一奴为红颜”;这里我也好笑: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是为了得到杨贵妃,这种说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作为封疆大吏,他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会为一个女人铤而走险吗?
身为三镇节度使,掌握兵权,手下悍将如云,军队战斗力强悍,智商与情商都牛逼,有雄厚的资本,使野心膨胀起来了,妄图坐北朝南、君临天下是安䘵山发动“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

唐代的安禄山是个怎样的人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而从唐朝以后,封建时代的我国再也达不到唐朝的高度了(经济、文明、政治、军事的归纳值)。而使唐朝走下坡路的首要事情便是“安史之乱”,尽管“安史之乱”终究被平定,但唐朝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再也没能到达“开元盛世”的程度。可以说,发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是盛唐的终结者。

安禄山

安禄山本是突厥人,因爸爸死得早,后母亲改嫁将他带到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家。可是安禄山以与后父一同日子为耻,所以和安思顺等人结为朋友,以朋友的姓为己姓,随后世人逃离突厥部。安禄山长大后知晓六种言语,当了一个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后安禄山投身军旅,因作战勇猛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适当拿手做官,他不分官职巨细,只要是交游官员都以厚礼相赠,成果无人不说他的好话,成果许多收了他优点的大官在唐玄宗那里称誉他,小官则替他传达好名。并且安禄山十分拿手跳舞,这使得此刻沉迷于艺术的唐玄宗对他很是欣赏。就连丞相李林甫等朝廷重臣都在为安禄山说好话,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愈加坚决,后来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乃至将安禄山收为养子。安禄山因而一步登天,乃至兼任范阳、河北、平卢三镇节度使。

唐玄宗和杨贵妃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从范阳带领各族步卒、马队十五万人起兵造反。此刻的大唐承平已久,大家不明白交兵,听到安禄山暴乱后,朝廷一片紊乱,因为唐朝廷仅有的能交兵的部队在不久前被混账杨国忠简直全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