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孩子(27岁已经结婚也有娃了,但还是感觉自己也是个娃,咋办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27岁已经结婚也有娃了,但还是感觉自己也是个娃,咋办

我认为这样很好啊!自己还是孩子才能更懂孩子的心境,用孩子般的心与孩子交流,母子关系会更和谐。

我时常做一件事,与两岁多的女儿对着傻笑,与孩子相处本就应该单纯些,开心不需要原因。女儿与爸爸的交流就是孩子的交流方式,爷俩好的时候跟一个人似的,不好的时候谁都不理谁。即使这样从来不影响俩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没必要因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而焦虑,已经为人父母是无法改变的那就耐心接受,用童心与孩子一起长大,并且我相信你有一位成熟、稳重的爱人。

22岁的人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子,是什么原因

舒适的环境造就了他的懒惰,靠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升手。更多是家长娇灌的,缺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吃苦有恐惧感,说白了是没断奶的孩子。不经历风雨哪能芳显彩虹。娇子如刹子、养儿不教如养猪。这个道礼世人皆知。娇儿不娇教,育人专育心。不吟风花悦,只尽芳草情。月月有圆月,岁岁报春辉。切记育儿不娇儿!

只抚养一个孩子是自私的吗

只抚养一个孩子并不自私,不要给自己背上太多的道德枷锁。

自私,指的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等等。

抚养孩子,不为防老,只为把这个生命带到世界上,悉心爱护照料,然后让他体验这短短一遭。

世俗的养儿为防老,养儿要有陪伴的观念,没错,但是只养一个孩子,也不见得就是错的。

要是有足够的金钱,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谁都愿意儿女成群,承欢膝下的吧。

但如果经济和经历不允许,自己和父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又怎么能去很好的照顾孩子呢?生而不好好抚养,才是自私。

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平凡普通不爱学习的人,有多难

真的很难,但最终都能接受。

2003年的时候,我辅导的一个四年级女孩,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住着独栋别墅,在西城上着最顶尖的小学。爷爷奶奶退休前都是司局级干部,爸爸在部委工作,官拜副局级,妈妈在外资企业做到了副总经理的职位。每天有司机负责接送往返于市中心的学校和近郊的别墅。

孩子的爸爸是北京土著,毕业于985大学。妈妈则是当年以山东省文科高考第三名的身份考进了北大。学霸的组合加上事业的成功,让他们对女儿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给女儿从小琴棋书画,各种文化课补习班,一律选择好的专业的一对一,完全不在乎钱。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孩子的起点可能就是部分孩子奋斗一生都难以达到的终点。但是也可能是因为起点很高,这个女孩非常佛系,对一切名利从小淡然处之,完全无所谓。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小学在班里绝对垫底儿,上初中是凭借着当时还有的部委共建名额进了西城的顶级中学。才上了一个学期,教务主任就找孩子的爸爸谈话,明确了,如果孩子持续不学(注意不单是因为成绩差,关键在于她不学,听讲还行,不写作业,考试经常二三十分),只能转学。孩子爸爸没办法,只能请出自己的领导 部长助理(副部级)亲自去学校找校长去通融,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可以在学校读完初三,但是学籍必须转到西城其他学校,不能影响顶尖中学的中考升学率。

不出意外地,如果按孩子的中考成绩,原本该被分流到职高技校,又是父母想办法把她安排到了西城的著名私立学校,完成了高中的学业。高考时勉强上了个联大。

孩子的妈妈和我很熟,我非常清楚她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从最初的愤懑,努力努力再努力到逐渐失望,放弃的种种心路历程。不用描述,所有人都能想象得到,一个高考大省出来的探花要经过怎样的磋磨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联大这个事实。

如果一切就止步于接受联大,还不算太坏。她的女儿在读私立高中时因为要寄宿吃学校食堂,导致那三年里体重爆增,等到大学毕业时,身高167的女孩体重已经超过200斤了。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央企工作,体重依然无法控制。多囊卵巢,半月板损伤,各项血液指标超标迫使父母决定让她放弃工作专心在家减肥。终于在去年,她的体重成功减到了130斤,而且一直没有反弹。

疫情结束后,我和她妈妈约着吃了顿饭,她妈妈非常感慨地说,从孩子一出生她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学业出众,事业有成,当时甚至都没想过健康问题。但是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打压着她的下限,直到现在,她觉得女儿能减肥成功,身体状况有所恢复,她已经太心满意足了。这个不断降低期望值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不断和自己,和孩子和解的过程。

续:女孩的妈妈曾经颇为动容地说:当看到孩子的体检报告,从医生那里得知孩子再不减肥,将失去生育能力,腿也有可能出现不便行走的问题时,她立刻就忘记了所有的不满,那时的她只想要自己的女儿健康,像个普通女孩一样可以当妈妈可以自如地行走。孩子减肥成功后的日子是她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这种快乐远远超过当年县长带队敲锣打鼓给她送奖学金和锦旗的人生高光时刻。

如何评价生活中那些明明经历了很多,却活的像一个孩子的人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一个词,大智若愚。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人如果有了一定的经历,再加上自己的悟性,能看到普通人不能看到的东西,能参悟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东西,又或者看待问题比一般人看得更长远。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就是个这样的人,我算是有点悟性,但是离大智若愚还是有很远的距离,我信奉的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我理解的意思是,顺从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能达到目的就不要太在乎常规与否(我个人大概的理解,具体有相关问题再细谈吧,一两句说不清)。

扯远了,我举个事例抛砖引玉。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老人在乞讨你会怎么做?

一种人,会直接装作看不见走过去,并在心里怀疑对方就是骗子又来骗钱。

一种人,走过身上如果有零钱会给钱,知道是骗子后会很受伤,然后变成上一种人或者本身性格如果天生乐天派,就会毫不在乎,下次的事下次再说看心情。

还有一种人,也是走过遇到就会给钱,不同的是,他的心里有个自我准则,同样别人告诉他那是骗子,是否是骗子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心情。

因为给不给钱是他的态度,至于那个人是不是真的乞丐就不是他在乎的了。

也就是说,一种人希望付出会得到什么反馈,一种人觉得付出就是顺从自己的心意。

再回到原问题上,为什么有些人经历的多却活得像个孩子?

现在可以回答你,因为他看透了生活和生命的本质。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参悟,看破了那个点,你的世界就豁然开朗,心态好了,自然就像个孩子了。

我只是个孩子,现在孩子压力大吗

还是挺大的,虽然现在国家已实行学习减负,作业少了,但还没能真正做到,有些孩子还是需要私下找老师补习。面对将来出社会还是个未知。但总的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