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到底有多少姓氏对此你怎么看?百家姓形成的原因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百家姓中到底有多少姓氏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三大读物。《百家姓》的百只是一个数量词,并非只有一百个姓。最初的《百家姓》有411个姓,后期增补为504个姓,444个单姓,60个复姓,以四字骈文排列,朗朗上口,全文共计568字。(百家姓书法图)

《百家姓》为什么能流行?

《百家姓》成书北宋,很快就普及到北宋各地,这是为什么呢?

一、为什么姓“赵”排第一

很多人都清楚,北宋的皇帝姓“赵”,所以《百家姓》开头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政治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氏族志》排名世家大族,未必是皇帝的姓氏排在第一位,同时普通老百姓的姓氏也上不了官方的《氏族志》。

到了唐代,李世民要打压门阀士族,在官方修的《氏族志》中崔氏居然排在第一,李世民强行将“李氏”排在第一了。到武则天做皇帝了,武则天的“武”姓更是一个小姓,这个要改,而且要大改,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姓排在第一,很多普通的姓也收录其中。这些做法为后世王朝编修姓氏类的书籍给出了典范,皇帝的姓要排在第一,随便改是要杀头的。(赵匡胤像)

《百家姓》是吴越一带民间编著的,他们首先要规避政治问题,重则杀头抄家,轻则印刷的书籍就全完了,会血本无归的。把“赵”姓排在第一首先拿到了官方的通行证,这是先决条件。

二、为什么增加姓氏,为什么不增加全

北宋时期首先发行的《百家姓》只有411个姓氏,在推行各地的时候,有好多的姓氏没有收录在里面,这引起了部分姓氏对此书的抵制。意思是说看了《百家姓》怎么没有我们的姓氏啊?这个反馈很快在后来的《百家姓》上进行了增补,不过只增加了103个姓氏,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百家姓》全本了。

在宋朝非官方的统计,姓氏也不止这504个,根据郑樵《通志》记载,最少有1700多个姓氏,这也是不完全统计的数据。但是《百家姓》是儿童读物,字数不宜太多,并且将占据人口数量多的姓氏编入就可以了,要押韵也就更难了。此书在文字数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不再增补。

增补比较大的姓氏扩大《百家姓》的读者群。(百家姓图)

三、《百家姓》的目标定位

中国人都有寻根问祖的传统,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祖先黄帝、炎帝等就是我们的根。姓氏血脉的延续就是血脉的延续,每个人的血脉都是和祖先相互联系的。《百家姓》从这一点入手,介绍姓氏的传承,以及对姓氏的认知,形成独特的姓氏文化。得到当时很多读者的认同,并且成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必读书籍。(部分姓氏图腾)

四、通俗易懂

《百家姓》以四言体例写成,合辙押韵,郎朗上口,通俗易懂。《百家姓》没有文理内容,是姓氏的简单排列,也有主要姓氏祖先来源作为辅助。儿童容易学,这也成为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百家姓》

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百家姓被赋予新的内容,不再有皇权的限制,更多是统计数据,用数字来说话。

1987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统计,中国的姓氏在12000-13000个之间。姓氏排名也是按照人口的数量进行排列。

中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下一次在2020年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人口数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确切的姓氏数量现在都没有正式公布,看2020年第七次普查数据有正式公布吧。

百家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感谢潇湘君上的邀请。

要说起百家姓,我个人认为要从姓氏起源说起。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所以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所以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帝之一的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2、以邑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3、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

4、以职业名为氏: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皆为职业名称;

5、以住地之名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

6、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7、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騑,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