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中美僵局,尼克松构筑“秘密渠道”,巴铁成为“意中人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朝鲜停战后,中美关系持续走向冰点,两国之间的敌意也愈发深刻。美国对中国的恐惧,演变成他们不能触碰的禁忌。直到尼克松上台后,他誓言“让所有的国家都知道,在本届政府任职期间,我们的通讯联络线将是畅通无阻的。”

对于美国和中国相互孤立的状态,尼克松表示要与中国进行对话。

但是他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一是长期的敌对已经成为了习惯,表示出缓和姿态的话难免会彼此觉得有陷阱;二是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合理的交代,毕竟光美国高层之间对于和中国交好的意见都不是一致的;三是两个国家从对峙到缓和,或许会影响自己盟友的利益和处境,四是如何避免苏联的阻挠。

经过深度分析,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秘密渠道”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美国如果公开抛出橄榄枝失败,脸上挂不住面子,甚至还会引起国内的其他政要和盟友们的不满,尼克松要想一夜之间改变中美关系,肯定会受到各界的舆论压力,尼克松的地位和声誉恐怕难保。

采用了秘密渠道的话,即使被拒绝也能秘而不宣,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要是能够成功就更好,这样就是自己的一大外交成绩,短暂的保密后会带给国际国内最大的震撼。

为了避免外界知道自己的意图,尼克松开始秘密地尝试了多条渠道,通过多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接触。尼克松和基辛格都认为白宫必须有“自己私下的联系渠道”,任何事情都要秘密进行。

展开全文

他最开始倚重的是巴黎渠道,因为法国与中美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且一直与苏联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法国的政府和戴高乐很愿意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对中美和解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1970年2月,基辛格通过一封委托荷兰驻北京代办转交给中国的信件中完整提出中美在巴黎进行的秘密谈话,并建议两方都能够通过美驻法使馆的沃尔特斯将军建立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但是白宫没得到任何中方的回信。

4月底,美国在越南的战火扩大,尼克松担心这样会影响中美和谈,就希望能够事先和中方取得联系求得谅解,这次的联络人还是巴黎,但同样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复。

尼克松心里有些着急。无论他想到什么主意,巴黎这条线都“活”不起来,一直到基辛格秘密访华,巴黎几乎未在中美联络的过程中发挥任何实质性作用。

尼克松除此之外还尝试了罗马尼亚渠道、巴基斯坦渠道、挪威渠道、喀布尔渠道、荷兰渠道等等。最后成为美国的“意中人”的是巴基斯坦。

我国和巴基斯坦交好,中巴之间的合作关系从1961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尼克松看到了机会,希望能够通过中巴之间的友好关系来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巴基斯坦希望能够借助美国来抗衡印度,从而获得一定的安全保障,所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很乐意能够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并且一直很上心。

1970年11月5日,叶海亚刚访问过伊朗回来,就立刻召见了中国驻巴大使,让他转告周总理美国8月份访巴谈话中尼克松是有意改善中美关系的,并且已经做出了一些实际行动,如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了两艘驱逐舰,还表示可以开放与中国之间的贸易。

通过巴基斯坦这条线,我方终于给予了一定的反馈,也释放了两名因为窃取情报而进入中国领海的两个美国人。尼克松看到了这条渠道的有效性,就开始了已经中断了许久的华沙大使级会谈,而且他还通过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美在华沙之外的高层秘密会谈。

1971年4月底开始,中美之间接触的步伐逐渐加快,两个国家已经把巴基斯坦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而且尼克松把其他的秘密渠道都停止了,最后只保留了我们的“巴铁”朋友。

7月,通过这唯一的渠道,尼克松收到周总理的积极回信,他激动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总统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之后,基辛格秘密又成功地实施了48小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与中国高层之间进行对话的大门。

为了基辛格访华能够顺利进行,中巴也都做了周到的准备,叶海亚不仅亲自审阅基辛格的详细行程安排,还特批张彤可以自由出入巴基斯坦总统府,为他方便地传递更多信息,还提供了自己的专机供给基辛格飞往北京。

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为中美踏上和解之路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而美国把巴基斯坦当做“意中人”无疑是押对了宝。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