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陕是什么意思?“陕”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陕县不在陕西为何有陕西没有陕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陕西的陕是什么意思

“陕”字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耳刀旁,表示的是字的意义,它是由“阜”字演化过来的,表示的是象形意义上的三个被立起来横着上下摞在一起的三个小山包,山底在左,山头在右。右边的“夹”字,表示的是声音,但是后来声音发生了变化。这个“夹”字也兼具表达意思的作用,就是被夹住、被包夹的意思。所以整个“陕”字就是被重山包夹起来的一块地方。古时候的“陕”字指的是一个地方,相当于想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即古代的陕县,从地图上看,这里确实是被高山包夹的地带。现在的“陕”是陕西省的简称,不过纵观陕西省的地理,北有黄土高原,南有秦岭,中间包夹着富饶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正不失“陕”字的本意。

“陕”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陕县不在陕西为何有陕西没有陕东

题主问了三个问题。我对陕西比较了解,来回答一下。

“陕”字有多个含义,陕县不在陕西省而属于河南省管辖。

其实,这种地名“错位”的现象在我国不少见。例如贵县不在贵州而在广西,晋州(之前叫晋县)不在山西省而在河北省,徽县不在安徽省而在相距遥远的甘肃省。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陕”字的含义

我们平时对“陕”字用得少。现在一说“陕”字,很多人会想到陕西省。确实,这是陕西省的简称。

其实它还有另外几个含义。

其一,“狭窄”的意思

在古代,“陕”字曾经与“陿”、“狭”、“峡”字通用,是“狭窄”的意思。

例如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墨子》中,有“ 是故溪陕者速涸”一句,意思是说“因而狭窄的溪流容易很快干涸”。

其二,指险要之处

“陕”字有“狭窄”的意思,进而引申为险要之处,类似于关隘。

例如东汉时期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中,对“陕”字的解释为“隘也”。

其三,地名

周朝时,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张汴塬一带称为“陕塬”。

北魏孝文帝时设置陕州。之后历代一直称为陕州。

其四,姓氏

关于“陕”姓的来源,有几个说法。

西周初期,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姬旦)和上卿召公奭(姬奭)辅政。

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于是周公旦和召公奭为免精力过于分散,就“分陕而治”。

于是,以“陕塬”为分界线,把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划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两人分别治理。

他们的后裔子孙就以封邑名称“陕”为姓氏,称陕氏,世代相传。

还有一说,“陕”姓出自阿拉伯人苫思丁之后裔,取先祖名字“Shams al-Din”(阿拉伯语)首音的谐音,以汉字为姓氏,称为陕氏、闪氏、詹氏、鄯氏。这是回族中的一支。

还有一说,明朝时期的回族凵氏,被帝王赐姓改为“陕”姓。其中还说朱元璋建立明朝、称帝后,分赐麾下立下战功的回族将领为十个姓氏,其中有闪氏,后来改为陕氏。

还有一说,明末清初,陕西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被朝廷镇压,起义失败。一部分起义军将士辗转流落到今贵州湄潭西河乡一带避难,以原籍地“陕”为姓氏,建立了聚居村落。

可见,陕氏是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天分布在全国多地,人口总量极少,以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山西省太原为郡望。

为什么陕县不在陕西?

很多人顾名思义地以为陕县必然在陕西省,其实不然。

其实前文已点了这个问题,在这里再说一下陕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初年,周公旦和召公奭以这一带的“陕塬”为分界线,“分陕而治”:

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也即,“陕塬”以东区域由周公旦治理,以西区域由召公奭治理。

由此也就有了陕东、陕西的地理概念。

此后,陕塬一带先后归属虢国、晋国、魏国管辖。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设置陕县。

北魏孝文帝时设置陕州。之后历代一直称为陕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陕州,设置陕县,并且从此归属河南省管辖。

1949年5月,陕县解放,归属河南省陕州专员公署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

此后,陕县先后划归洛阳专区、三门峡市管辖。

2016年1月,撤陕县、设置陕州区,仍归三门峡市管辖。

有意思地是,从现在的行政区域、地理分布来看,“陕塬”(陕县也即今天的陕州区)以西并未与陕西省直接接界。

陕州区和陕西省之间,还隔着河南省灵宝市、山西省运城市。

为什么有陕西省而没陕东省?

综上所述,历史上是以“陕塬”为分界线,才有了陕东、陕西的地理概念。

但是陕县也即今天的陕州区,归属河南省管辖。

河南省这个名称,是对应河北省而设立的。

“陕东”在历史上的概念,是指“陕塬”以东区域,这片区域的很大部分属于今天的河南省。

因而,也就没必要针对陕西省设立一个“陕东省”,把河南省改称“陕东省”也没必要。

由此,我国有山东和山西省、湖北和湖南省、广西和广东,而陕西省却是独特的一个。

陕西都有哪些经典的方言

陕西方言,由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构成。

关中话,又分为东府话和西府话。东府是指西安,渭南,咸阳。西府是宝鸡,咸阳西部。自西周开始,关中话就是“雅言“,属于周朝的官方语言。自大秦帝国统一之后,小篆作为官方文字,那时候的关中话就如同今天的普通话。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

秦巴山脉将陕南隔离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带,因此就形成了独特的陕南方言。陕南人讲话婉转悠扬,说话较快,字音较轻。

陕北方言受到了山西语言的影响,又有游牧民族的融合交流,也参杂了一些蒙古语的成分,陕北的民歌很流行,其中有很多的重叠字或词语。”青线线,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

关中话里有趣的说法:”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日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

”达”,制达;雾达,啊达。

“怂”,衣冠不整~怂样子;固执~犟怂; 年纪大~老怂;反应快~灵怂; 反应慢~笨怂;

说不清~然怂; 教不会~闷怂;没头脑~瓜怂; 没眼色~瓷怂;傻出力~蛮怂; 耍滑头~奸怂;

啥不会~暮怂; 啥不干~懒怂;人很坏~哈怂;爱出洋相~怪怂;小孩子~碎怂; 举止不端~怂式子;

陕北方言中:把星星叫星宿,把雷击叫龙抓,把现在叫尔格;把玉米叫金稻黍;把树干叫树不浪;把高粱秆叫棒棒。

陕南方言中:雨伞说成撑花;棉袄说成裹肚;腰带说成卧龙;水瓢说成舀舀;勺子说成挖挖。

这就是陕西方言,南腔北调有不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