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诞生(每一个人类的死亡,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或者次元新生命的诞生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每一个人类的死亡,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或者次元新生命的诞生

谢邀,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死亡代表着人生的最后一个过程,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结,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的思维和记忆转移到某个人或者计算机上也不是没有可能,那样永生不灭就不是神话了;另一个世界的二次元生命的开始则和佛家轮回转世理论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

细思极恐,《三体》中所有人物没有父母亲情的割舍,更没有新生命的诞生,为什么

细思极恐?如果这样就要细思极恐的话,恐怕题主能看的小说就只有情感类的了。

《三体》显然不是这种类型的小说,那又怎么能要求《三体》非得写这些内容呢?

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科幻文学不是情感鸡汤。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著,而且是硬科幻,也就是说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未来时代的故事,主要基调应该是科学、理性、客观。而题主说的父母亲情割舍、新生命诞生什么的,从内容上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常规现象,与未来、科幻这种关键词无关,从性质上说是人类最容易调动和抒发感情的部分,与理性、客观的风格不符。所以,非要在《三体》这样的硬科幻作品里塞进这样的内容,不觉得违和吗?

当然,不是所有科幻小说都必须写得冷冰冰的,有人就很不喜欢刘慈欣作品中“没有人情味”的感觉。我认识一位写小说的朋友,他就对《三体》很不感冒。他自己也写科幻,最近我就读了一篇他写的科幻小说,写的是一位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一位自闭症女孩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

以我的观感来说,这样的想象固然有新意,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更像披着科幻外衣的情感文学。在我看来,科幻就是未来的科学,好的科幻作品,会让人信服,觉得未来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就这一点来说,我个人觉得《三体》的故事还是比人机恋爱的故事有说服力一些。

2.人类情感属于人性的一部分,照书中观点,人性不能凌驾于宇宙规律之上。

不可否认,有的人是很尊崇所谓“人性”的,当然这里指的是真善美正能量的那些部分。我想,相信人择原理的人,相信宇宙只有地球这个孤岛孕育出生命的人,大概都倾向于相信人类是万物之灵,是上帝之选,他们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自然也会倾向于选择“人定胜天”的方向。

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人类、地球、太阳系,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普通分子。外星文明尚未被发现,如果发现有,从理论上说,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态迥异的外星人、比人类厉害得多的外星人,肯定是存在的,而且数量应该不少。因此,放眼宇宙,人类并不特别,也没什么值得骄傲。那么相对应的,所谓“人性”放在宇宙大框架中,也不见得一定是至高的道德。

这两种观点应该说无法裁决对错,因为目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性。但显然,《三体》的观点,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人类引以为豪的情感、人性什么的,在真实的宇宙世界中可能什么价值也没有。

既然立足于这种观点,《三体》选择不像别的文学作品那样仔细描摹、讴歌赞颂父母亲情、新生命诞生这类“人性情感正面代表”的内容,也就不奇怪了。

3.书中并非完全不涉及亲情传递、新生命诞生这类内容,只不过放在未来时空的背景下,突出的是人类情感的发展变化。

其实书中也不是完全没有题主所说的这方面内容,只不过既然写的是未来的时空,作者更多地是从一种和现在的人类日常所不同的角度去写的。

比如书里提到三体人的繁衍方式,是父本和母本的有机物质相融之后,一部分作为能源,一部分进行细胞更新,从而孕育出一个新躯体,之后再裂解成三至五个幼小新生命。这时父母已不复存在,但是新生的孩子会继承父母的部分记忆。——可以想象,三体生命不会有人类生命那种亲子之间的亲情联系,但是记忆传承这种厉害的设定却可以帮助三体文明的顺利传递。显然,这种设定和三体世界严酷的生存环境是相吻合的。严酷的环境下,信息的传递远比感情的传递重要,这种设定是科学的。

又比如逃亡到太空的星舰人类,目睹了人类舰队被水滴碾杀的末日之战后,知道自己从此只能流离太空,再也不能回到地球,也就是必须从心理上和地球母星切割、“断奶”,这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巨大的痛苦和挑战。而作为先驱者的章北海,这时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父亲,星舰人类这个新族群的父亲。这也是很合理的,也说明了人类还是需要情感寄托。

但紧接着,星舰人类悟出了黑森法则,被迫在最短时间内互相火拼,迅速蜕变成“残忍”“没人性”的新人类。既然已经领悟并接受了这种新人类的道德,作为“父亲”的章北海自然也在被歼之列。这在地球人类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在星舰人类,对“父亲”的爱和痛下狠手是不矛盾的,章北海本人也认同并且因此感到欣慰。这就是不同环境下情感和道德模式的变化,也很科学。

而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知道三体入侵,人类只剩400年光阴了。末日已经倒数,再谈感情不是奢侈?不想生孩子也是正常心理吧。所以在三体入侵这个大背景的设定下,《三体》里不写父母孩子这些天伦场景,再正常不过。

最后还要说一说书中唯一一段可能是最接近题主期望的描写,就是程心在联合国广场被人群簇拥着要求她参选执剑人的时候,她脑子里想到的东西。她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母亲收养了她,并且为了她,先是与数任男友分手,然后婚后坚持不生孩子。程心与父母分别的那晚,母亲拉着她的手说:“咱们仨是因为爱走到一起的……”而眼下,程心怀里就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的母亲热切地期望她站出来竞选。

那一刻程心肯定满脑子都是人类的爱,于是她的心理活动就是:

三个世纪后,她终于有机会为爱做些事了。

程心是书里最彻底地信奉和贯彻人类大爱的一个角色,她可能也是题主比较认同的那种很重感情的人。但是在书里,正是她的“爱”毁了地球,毁了人类。

要说细思极恐,这样反过来看,父母亲情、新生命诞生这些美好的东西,最后竟然引向这样的结局,也很细思极恐呢。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