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出自哪里

出自明、清两代文人编写、增补的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古今贤文(合作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意思是:只有2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也常比喻如果只有一个人、一个地区先进,不算是理想的效果。只有大家先进了才是好的。

扩展资料:

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3年4月7日)以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巴黎)中提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这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奏响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时代乐章,书写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中国故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意思

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出自出自明、清两代文人编写、增补的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古今贤文(合作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也常比喻一个人、一个地区先进不是理想的效果。

扩展资料: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花独放不是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今贤文

一枝独秀不是春全诗 一枝独秀不是春全诗怎么写

1、原文: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2、释义:一根竹竿容易弯折,但是3根麻绳拧在一起很难扯断。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意思 还要比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意思就是一支花盛开了不能说明春天到了,但是如果各种各样的花都争相盛开,那么很明显,春天来了.常常用来比喻一种事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多种同类的事物就达到了某种气势--一般用褒义

一枝独秀不是春的原诗是什么

原诗: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出自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古今贤文》。

译文:

人齐心协力,连泰山也能移动;一只脚走不成路,一个手掌拍不响。比喻做事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靠大家的力量。水多船就高,柴多火就旺盛;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

一块砖头不能砌成墙,一根木头不能盖房子,一个篱笆有三个桩子,一个好汉还有三个帮手。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不容易扯断。一朵花独绽,也构不成春景,只有百花齐放才代表春天。谕指我们就要团结,人多力量大,孤立的人干不成大事。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同种生物的大小、颜色不完全相同.“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体现了同种生物的颜色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