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案例(所谓“差生”,谁之过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所谓“差生”,谁之过

说“差生“谁之过?

一怪爹,二怨妈,

三是老师不行,

四是教育太差…。

谁说自己无能是傻瓜,

都可教乖是骗人鬼话;

贪功诿过乃人之通病,

谁能治好堪称真专家!

“差生”真的是差生吗你怎么看所谓的差生

没有真正的“差”生,只是因为方法,兴趣,个人对学校,教师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而显现为学生在某一学科与其他学生有分数,理解力得差距。

首选要搞清楚是属于什么状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与其他学生齐头并进。

如何管好差生

课改以来,一般都不再称呼“差生”。改成“学困生”“后进生”“问题生”等等,不管怎么改,怎么称呼,实际上还指的是那一部分难管的孩子。

所谓的“差生”一般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智力因素;

  • 第二种情况:学业成绩差,思想态度,纪律行为都还比较好;

  • 第三种情况:学业成绩差,思想表现,纪律行为也不好。

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的孩子都不是老师头疼的,令老师头疼的其实是的第三种情况的孩子。

我就重点从五个方面来回答第三类孩子的教育策略

一、守好底线,不碰红线,多些人情味。

班级底线就是班规公约,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在内都要自觉维护班规公约的尊严和权威性。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利去突破这个底线。安全是班级中的一条红线和高压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线”,坚决不能去触碰这条红线和高压线。

二、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面前没有人情。

班规公约是班级成员共同的约定,是班级成员要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包括班主任老师也要受到班规公约的限制和约束。但在实际管理中,少数学生往往把班规公约抛在脑后,该咋样还咋样,这也是班级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强化班规公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一般要分三步走

  • 1. 班规公约的制定要全员参与,力求简洁、明了、具体,可操作。不要太过繁琐、复杂、模糊和抽象,特别是要让班中的“双差生”自己给自己定约定,定规定。

  • 比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照抄,不迟交,不缺交;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不说脏话,学会行礼问好,不野蛮粗俗,不损人利己.....等等

  • 2. 班规公约一旦确定,班主任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解读和强化,每位同学都先熟背,只有熟背才能做到“知”,只有做到“知”才能做到“行”,才能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班主任、班干部要带头去维护和拥护班规公约的权威,带头坚守这个底线,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 3.班级管理过程中用班规公约指导行为,反过来再用班规公约来衡量和评价行为。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面前没有人情。班主任、班干部违反班规公约也要受到同样的惩处。

我当班主任时,曾定过一条铁律:“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迟到。”有一天,由于特殊事情耽搁,我上早课迟了8分钟。早课前,我向同学们鞠躬道歉!早课后,我在教室门口自行罚站10分钟。我们没有给学生解释我为什么迟到,也没有请求大家原谅。迟到就是迟到不管什么理由,迟到这个事实都没有办法改变,班规铁律中已经很明确的规定了。从此以后,班上的迟到现象基本上就消失了。

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育和教化,惩罚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管理这些孩子,要牢固树立一个理念: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育和教化,正面激励永远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教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正面激励在有些问题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时候,就必须要有适当的惩戒,但惩戒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

在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前提下,一些孩子,一些事情,一些时段,一些现象,可能更适合惩戒,惩戒效果可能会更好。惩戒是一门艺术,用在恰当时,用在关键时,用在合情合理合法时,让孩子心悦诚服,自觉接受。

四、不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恶人”的形象。

又敬又畏是最好的状态。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对老师产生又敬又畏的情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得有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高尚的修为,雷厉风行的作风,公平的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孩子。

老师站的方向是正的,做的事情是对的,处理事情是公平的,对每位同学是真诚的,课堂是激情有趣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孩子没有理由不敬佩和爱戴。千万不要以权威打压,以制度限制,以暴制暴,简单粗暴。这样,你可能会在这些孩子的心中扮演一个“恶人”形象。一旦有这种形象定位,那你的管理就难上加难,甚至会无法进行。

五、破洞之处才最需要修补,大多数学生才是正能量的主流。

“双差生”毕竟只是班级中的一少部分孩子,但这少部分孩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转化,就犹如一个窗户破了一个小洞,若不能及时修补则整个窗户都有可能破完。

“修补”,一是要及时,二是要温情。修补的法门:亲近、信任、尊重、关注、沟通、激励。当然,也不排除特殊事情,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惩戒的手段进行修补。

在管理过程中,只要班级的主流是稳定的,就不会有多大问题,毕竟班中的大多数学生才是正能量的主流。只要正能量大了,负能量自然会小。正能量强了,自然会把负能量磁化和吸引到自己的磁场之中来。

教育“差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工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前提都必须是以培育和教化为目的,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不一样的教育生活!

(网络配图,请勿对号入座,版权归原创所有)

真正的差生,能转化吗

大部分差生能转化,但也有个别的差生不能转化。

先说不能转化的。有些孩子先天存在智力问题,记忆力差,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且学习习惯差,没有任何行长,这样的孩子很难转化。

再说能转化的。有些孩子先天智力并不差,但学习习惯差,基础没有打好,个人自制力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这样的孩子只要家长和老师多用些功夫,转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在对待差生问题上,最忌讳的是老师和家长过早地给孩子下定论,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笨蛋”,一生就完蛋了。如何对待这些所谓的“差生”?下面的这则小故事也许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有一个男孩儿,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生。他非常希望能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一度也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一家很差的学校才勉强同意招收他。

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终于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说:“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赶上上其他同学?”父亲无语,只是慈爱地摸摸他的头。父亲心里清楚,儿子一点也不笨,只是天生对文字类的东西很迟钝,导致患有学习障碍。但又如何跟儿子解释呢?

男孩开始变得越来越自闭,平常总爱在自己的小屋内,不与外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