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为什么叫“破五”?大年初五,在农村为啥被叫做“破五”还要送“五穷”,指的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正月初五为什么叫“破五”

正月初五称为破五(也有初七叫破七)有破旧立新之意。年已过完,旧的东西应该破除(丢弃),新的东西应该重新树立。

这一天,这家的主人会把家里的旧东西丢掉,重新置办一些新东西。很典型,很具体的做法是:把家中用过的碗,盆,锅拿出来一件摔碎,重新再买一件回来。

大年初五,在农村为啥被叫做“破五”还要送“五穷”,指的是啥

又是一个鼠年,鼠年的春节出现了冠状肺炎疫情。尽管这个春节过得有点特殊,毕竟从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的禁忌,从今天开始要取消了。

因为正月初五是“破五”节,还要送“五穷”哩!

正月初五叫“破五”的原因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其真正的原因都是与春节期间的各种禁忌有关。在民间,从除夕到正月初四,在这几天有许多讲究和禁忌。譬如一般不允许搞卫生、扫地只能在屋里扫、垃圾不准倒先堆(或存)着、不准做针线活、不准冼衣物、不准烙饼子、不能说不吉利话、不打碎器物等等。到了正月初五这一天,所有的禁忌即告解除,故称“破五”。

这里的“五”,是不定数的,有“许多”的意思;“破”是打破、突破的意思。要知道,在一些农至今还保留着将大年除夕开始的污水、垃圾留存着的习俗。虽然这是习惯与禁忌,但污水、垃圾的污染确实不容忽视。本就不应该承袭,不应当剔除,何止还要等到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破五”了,其实就是庄严的宣告:“年”走了,不用忌讳了。从此,各家各户燃放鞭炮,避“邪”免穴的同时,把“晦气”、“穷气”、“晦气”统统从家中赶走;从此店铺开张、农活筹备、打工的启程……

只是今年受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基本上还是不能开门营业,就是打工有的也不得不滞后,特殊情况只有特殊对待。

送“五穷”指的是什么

正月初五“送穷”,也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送穷”还有许多别称,诸如“送五穷”、“赶五穷”、“送穷士”、“送穷衣”。民俗认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垃圾、污水不能倒,只有等到初五了才可以全部倒掉,叫“送穷”(垃圾、污水便意味着穷,倒掉污水、垃圾就是扔掉“穷”,斩断了“穷根”)。

“送穷”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有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即“五穷”。

正月初五把所有的“穷”送走,新的一年才会财运好运滚滚而来,家里人才可以平安幸福!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规矩或风俗习惯。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是我们的大年过得丰富多彩。不管身处何地,又是怎样的习俗,都寄托着祛邪避灾、祈福平安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五,“破五”要破什么

谢邀。

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老祖宗留下的习俗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基本上年算是过完了。

破五”的来历至今众说不一。据《封神榜》里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在古代有一种传说,姜子牙的妻子特别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天津市民俗专家介绍:旧时,正月初五是一个具有多重习俗含义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为“送穷土”日,人们要将“穷娘娘”扫地出门。其二,为禁忌解除日,因传统概念的过年是单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其三,俗称“泼污”,即从大年除夕夜开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也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破五”这天,还有最重要的事儿,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门 ,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所以,求财也是这一天的重要环节。据说燃放放鞭炮也与求财相关,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破五有哪些禁忌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忌针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日。 旧时,中国民间过春节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饭,妇女不能用针缝纫等诸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这天,中国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习惯上,过了“破五”,各行各业正式开张营业。如有铺面变化、柜台增减之举,一般在初六定。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 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还有“破吾”之说,即破除自己的坏毛病,反省自己的过失,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破五有哪些习俗

在民间,从除夕到大年初四之间,有许多讲究和禁忌,譬如,不准倒垃圾,不准扫地,不准做针线等等。而到了初五这一天,这些所有的禁忌即可解除,故称“破五”。其实,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在“破五”这一天,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譬如,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人们要吃“老鼠饺子”,并且要连续吃五天,一直吃到正月初十。所谓的“老鼠饺子”,就是把饺子做成老鼠的形状,在吃的时候,要首先咬破“老鼠嘴”,意思是“破坏掉老鼠的反击能力”,然后再吃掉正个饺子。另外,在剁饺子馅的时候,必须“剁响”,而且,越响越好,寓意为“剁小人”。

当然,北方地域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还存在各种差异。譬如,甘肃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在“破五”这一天要吃面疙瘩一般的“搅团”,意思是“这一天要将所有不如意的事情统统粘住”,然后吃进肚子中“填穷坑”。而在山西翼城地区,“破五”这一天一定要吃刀切面,并把刀切面称为“切五鬼”。但在山东临沂、邹城等地区,“破五”这一天流行吃面,并有“初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dan)”的俗语在民间流传。

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北方会略有不同。在南方的部分地区,在“破五”这一天一定要祭财神。在“破五”这天,人们会早早起床,鸣锣击鼓、焚香礼拜敬财神。敬过财神后,人们会吃素馅做的、元宝状的大包子,俗称吃“大角子”,用以“填穷坑”。而在南方的有些地区,“破五”这一天还要“拆小人”,方法是:家里的妇女找出几件旧衣服,然后用剪刀拆掉。据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家庭“走霉运”。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破五”这一天有着不同的习俗和规矩习惯。不管什么习俗都是向往着新年的祝福和期盼。也寄托着老百姓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老祖宗的智慧和愿望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去传承。就是有了老祖宗传承的智慧和习俗,我们才屹立在世界东方5000年。有了这些风俗习惯更让我们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如何看待科研「破五唯」后,各大高校从「唯论文论」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