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雷军等30位“两会”代表委员数字经济提案及观
发布时间: 2023-07-11

3月9日消息,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经济再次成为话题焦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也再被提及,这已是“数字经济”连续5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两会”代表们也纷纷围绕数字经济提出方案与观点。(详见网经社专题:2023全国“两会”召开 数字经济等成代表提案热词 /)

具体包括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首席执行官姚劲波;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曹鹏;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周源等代表委员。

一、互联网界代表委员数字经济相关提案及观点

(一)雷军:扶植科创产业链 提升汽车工业软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要聚焦于机器人制造业与汽车行业。在关于推动仿生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建议中,雷军称鼓励扶持科创产业链,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创新联合体,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同时构建仿生人形机器人开放产业生态,加速场景应用培育。

在关于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中,雷军建议加快制定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标准,指导产业发展。建立汽车数据安全认证、评价机制。构建汽车数据共享机制及平台,促进汽车数据共享使用。

在关于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助力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建议中,雷军称汽车工业是硬基础,汽车文化是软实力,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形成“汽车技术/产品发展——汽车文化兴盛——汽车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持续提升”的正循环,将成为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助力。

(二)周鸿祎:聚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 建议推广SaaS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没有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共同富裕’,就不可能有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彰显了数字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与底板。中小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毛细血管”,与各个“主动脉”互联互通,不仅是产业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数字经济重大战略任务中木桶的“短板”。

展开全文

对此,周鸿祎建议相关部门把SaaS模式作为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安全服务,大力推广SaaS商店这样的服务平台。同时,他建议对SaaS生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地方政府为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化红包”等虚拟优惠券,以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数字化服务的成本。

(二)曹鹏:加快数智化供应链建设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曹鹏表示,目前我国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如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发展滞后、数智化供应链能力不高、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已经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

对此,他建议: 加大投入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加快推动供应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建设高效协同的社会化供应链体系。第一,加大统筹投入,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第二,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推动数实融合,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第四,加快实现国产化“真替真用”,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

(三)姚劲波:建议提升家政服务业数字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首席执行官姚劲波表示,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超3600万人,但劳动力紧缺现象仍非常突出。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保洁员在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位列前十。

姚劲波建议,首先大力提升家政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建议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痛点。第二,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获得感和归属感。第三,激发家政消费潜力。深度推进家政进社区。第四、推动家政行业品牌化发展。

(四)周源:加快知识开放推动全民共享“数据红利”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周源表示,目前,我国知识和学术领域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碎片化甚至一些渠道被垄断的现象,大量知识和有价值的内容被闲置、割裂、封闭,形成了“数据孤岛”。这不利于知识的高效利用和价值释放。

为此,周源建议:1、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修订《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必须强制免费开放,明确商业性知识库强制免费服务范围,保护作者合法权益不受数据库侵害。2、坚持不懈反垄断。抑制商业化知识库的垄断行为,废除不合理的合作协议,建立数据市场的健康生态环境。

3、鼓励开放共享的数据库建设。出台政策鼓励更多主体参与知识库的市场竞争,为免费开放的知识库提供资金等政策扶持。4、推动数据互联与开放合作。建立知识库国家标准,推动建立机构知识库联盟,打破知识库孤岛,推动知识开放合作。

(五)钟铮:聚焦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认为,研发创新和数字化均面临着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导致很多企业的投入意愿低。大型集团企业作为目前数字化转型和研发投入的主力军,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研发投入和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压力也在加剧。

为了鼓励企业用财税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数字化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钟铮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行以企业集团为单位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二是为制造型企业数字化投入继续出台更多财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六)周云杰:数实融合强动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鲜明特色,正在驱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互联网既是数字产业化新的增长点,又是产业数字化新的基础设施,已成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实体经济跃升的加速器。”

周云杰建议,以数据高水平应用促进新型工业化高价值创造,加速数实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国家立标准、龙头做示范。他建议建设新型工业化高质量标准体系,龙头企业开展标准试验和试点示范,加快标准应用推广;二是推动普惠人工智能,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让企业用得起、用得好;三是工业数据化、数据专业化。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工业大数据服务商,参与工业数据确权、流转、交易的标准及规则制定。

(七)阿里云王坚:建议鼓励中小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围绕鼓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如何作为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等方面建言献策。作为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长期关注前沿科技领域。他曾多次提出,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就像电是工业经济的基础,而算力未来一定会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能力。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二、其他各界代表委员数字经济相关提案及观点

(一)杨剑宇:发挥“扁担效应”助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表示,现代化数字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将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这使得这些工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了更多优势,也赢得了更高的发展空间。

杨剑宇建议,加快推进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推动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推动信息通信业充分发挥“扁担效应”,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助力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对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二)曲永义:数字经济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认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的核心要素,这有利于推动产业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对我国而言也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曲永义建议,当前需要瞄准我国产业发展的数字科技需求缺口,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一是明确我国数字科技发展现状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选择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群。二是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三是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三)徐冠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提升供应链效能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公路城市物流中心是城市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其数字化改造可以充分提升物流运行效率与质量,促进供应链效能提升。他建议,立足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供应链效能,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徐冠巨认为,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将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