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这样才规
发布时间: 2023-07-11

四川自然资源

权威发布/政策解读/法规宣传

地图事关国家主权和安全

为此

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地图管理法规制度

使地图的编制、出版、展示、登载和使用

纳入了法制化管理框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自然资源部于近日正式印发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

规范中规定了

中国全图、南海诸岛地图、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图、

台湾省地图、特别行政区地图、

世界各国(地区)边界等的表示规范

展开全文

需要注意的是

公开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产品的内容表示

都需要遵守这个规范

详情如下

中国全图

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

图幅范围: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以南;

应当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

中国全图除了表示大陆、海南岛、台湾岛外,还应当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南海诸岛以附图形式表示时,中国地图主图的南边应当绘出海南岛的最南端。

南海诸岛地图

南海诸岛地图四至范围

东面绘出菲律宾的马尼拉,西面绘出越南的河内,北面绘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南面绘出加里曼丹岛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间的全部界线(对于不表示邻国间界线的地图,南面绘出曾母暗沙和马来西亚的海岸线;对于不表示国外邻区的地图,南面绘出曾母暗沙)。

海南省地图,必须包括南海诸岛。(3种情况除外,见全文)

南海诸岛地图应表示这些岛屿岛礁

南海诸岛地图应当表示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以及曾母暗沙、黄岩岛等岛屿岛礁。未表示国界或者领土范围的,可不表示南海诸岛岛屿岛礁。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比例尺大于1∶1亿,且图幅范围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地图,应当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台湾省地图

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

图幅范围

应当绘出钓鱼岛和赤尾屿(以“台湾岛”命名的地图除外)。钓鱼岛和赤尾屿既可以包括在台湾省全图中,也可以用台湾本岛与钓鱼岛、赤尾屿的地理关系作附图反映。

另外

以下地名应当加括注表示,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

(一)“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

(二)“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

(三)“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

(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

(五)“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

(六)“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

(七)“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

(八)“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长白山天池为中、朝界湖,湖名“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注我国界内,不能简称“天池”。

不要以为按照规范绘制完地图

就可以公开发表了

《地图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国家实行地图审核制度

向社会公开的地图

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那所有的地图都需要送审吗?

除直接使用从自然资源部

或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网站上

下载的标准地图外

景区图、街区图、地铁线路图等

内容简单的地图也不需送审

标准地图

依据中国和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标准编制而成,可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也可作为编制公开版地图的参考底图。

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或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网站上下载的标准地图,可直接使用。

注意事项

①直接使用标准地图时需标注审图号。

②对地图内容编辑(包括放大、缩小和裁切)改动的,公开使用前需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

当然

除了直接使用标准地图外

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正确地图

1.

购买正规地图产品

如从正规书店购买公开出版的标注审图号的地图出版物。

2.

定制地图

需要定制地图时,可从自然资源部网站上查询取得相应测绘资质的地图编制单位,向具备地图编制资质的测绘单位定制地图。

中国地图长这样↓

中国地图 1:1600万 8开 分省设色 无邻国 线划一 来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网站

下载《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全文

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丨往期精彩回顾丨

省厅公开《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举行

四川14县(市)入选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来源 | 新华社、自然资源部、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编辑 | 黄薇、罗静

二审 | 陈瑶

三审 | 陈家贵

投稿邮箱:ilmf210@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四川自然资源”,获取更多!

喜欢本文,点击右下角“赞”和“在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