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春节假期亲子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结果发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新春正是读书时。兔年春节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策划推出《春节假期亲子阅读情况家长调查报告》。

1月17日15时,《春节假期亲子阅读情况家长调查问卷》上线发布,《调查问卷》涉及家长关心的20个亲子阅读问题,截至1月27日15时,总计556位家长参与作答,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形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亲子阅读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亲子阅读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陪伴方式。超八成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十分必要,95%以上的家长掌握亲子阅读方法,90%以上的家长一周之内至少有一次陪伴孩子亲子阅读,70%以上的家长每次开展亲子阅读的时长在一小时以内。从亲子阅读图书种类来看,故事类图书是亲子阅读的首选。家长挑选亲子阅读图书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图书内容是首要考虑因素。读屏时代,纸质图书仍最受家长青睐,线下阅读空间也体现出独特优势,近90%的家长乐于带孩子去书店购买相关图书或参加亲子阅读活动。《调查报告》同样显示出,家长没时间是阻碍亲子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报告》还对家长和孩子心目中亲子阅读好书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呈现出家长在做好亲子阅读方面给学校、出版社、书店和图书馆提出的建议。‍

展开全文

《春节假期亲子阅读情况家长调查报告》出炉 亲子阅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陪伴方式

一、问卷调查概况

新春佳节,平日里忙碌的家长有更多和孩子相处的机会,也是共读一本好书、共享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心灵愉悦的好时光。假期里亲子阅读情况究竟怎样?2023年春节前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面向幼儿园大中小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家长发放《春节假期亲子阅读情况家长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家长对于亲子阅读所关心的20个问题,自1月17日15时上线发布,截至1月27日15时,总计收回问卷556份,参与作答的家长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

近日,本报记者对556份《调查问卷》作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形成了本报告。从家庭中孩子的性别看,男孩占51.62%、女孩占48.38%;从亲子阅读的年龄看,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占26.08%(其中小班9.53%,中班6.12%,大班10.43%);小学阶段的孩子占73.92%(其中小学一至三年级占24.82%,小学四至六年级占49.1%)。

二、《报告》显示出10个结论

1.亲子阅读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报告》显示,认为亲子阅读十分必要的家长占比84.53%;有时间就陪伴的占比14.93%;无所谓的占比0.36%;仅有一位家长认为没必要。这从家长对于“春节假期期间进行亲子阅读的频率”回复中可看出。在这一问中,每天坚持亲子阅读的家长占27.7%;一周4至5次的占22.3%;一周2至3次的占30.76%;一周一次的占14.21%;4个数字相加,体现了94.97%的家长一周之内至少有一次陪伴孩子亲子阅读。可见开展亲子阅读的必要性获得绝大多数家长认可与重视。

需注意的是,在家庭中基本没有亲子阅读行为的家长占5.03%。

2.读屏时代纸质图书仍最受青睐。《报告》显示,有80.4%的家长在亲子阅读中首选纸质书。这与纸质图书拥有翻页、触摸纸张、讨论内容等更多肢体与语言互动功能,以及对孩子眼睛更加友好等原因有关。对比之下,选择电子图书的家长仅占0.9%;纸质、电子两者都认可的家长占18.71%。反映出家长对于用数字化方式开展亲子阅读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在家庭拥有童书数量上,究竟该给孩子购买多少本图书合适?《报告》显示:选择50本以下的占24.1%;50至100本的家长占36.87%;100至200本的占20.86%;200本以上的占18.17%。前三个数字相加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为孩子拥有图书200本以内即可。

3.亲子阅读每次60分钟内为好。对于亲子阅读时长问题,选择60分钟以内的家长占比75.72%,其中30分钟以内的家长占比最高,为45.86%。《报告》显示,母亲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占比62.05%,家长共同参与的占比25.36%,父亲参与占比9.89%,祖辈参与有2.7%的占比。母亲成为亲子阅读的“主力”,可能在图书选择、阅读知识、阅读方式、阅读效果等方面,母亲更具有选择权与决定权。

记者交叉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阅读频率虽然有所下降,但阅读时长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阅读深度不断增加,对家长陪伴的时间与精力提出更高要求。如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孩子选择“每天”进行亲子阅读的,在问卷设计的所有年龄段占比最低,但每次阅读“60分钟及以上”的则占比最高。

4.故事类图书成为亲子阅读首选。该给孩子读什么书也是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报告》显示:故事类图书、图画书绘本、知识类图书占据前三的位置,分别占比69.78%、59.35%、51.8%,排第四位的名著类也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占比42.45%。也有家长选择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以及动漫游戏类图书开展亲子阅读。从孩子年龄层来看,图画书绘本、立体书随着年龄增长阅读比例有所降低,名著则随年龄增长阅读比例有所增加。

5.假期近90%的家长乐于带孩子去书店或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报告》显示:有88.31%的家长带孩子去书店买书或参加书店的亲子阅读活动。有11.69%的家长选择不去书店,理由包括:“疫情因素不想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没时间,怕聚集”“家里有很多书,未发现值得一去的活动”“回老家”“电商购书,孩子害羞不爱参加活动”等。这些因素提示书店后疫情时代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为读者寻找图书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在活动设计上不断增强针对性与吸引力,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6.家长选书最看重内容。对于选择亲子阅读图书的标准,《报告》显示内容是家长最为看重的因素,占比70.79%;其次是孩子的阅读兴趣占比34.37%;随后依次为作者、出版社、装帧设计和价格。从选书的渠道来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自主选择,通常认为行之有效的家长间口口相传,已不再是家长们选书的主要参考因素。在图书内容和图书价格这两项一最高一最低之间,从过去图书价格普遍为家长首选项降至最后考虑因素,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家庭收入也在日益增长,家长更舍得为孩子阅读投入。

7.近80%的家长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亲子阅读重要性。亲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这一过程的直接效果是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进行阅读。《报告》显示:有51.26%的家长选择比较了解亲子阅读重要性;有27.16%的家长选择非常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为19.42%、2.16%;最后两个数字合计21.58%,说明4位家长中,就有1位家长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对这部分家长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使亲子阅读行之有效、更加深入人心。

8.超过95%的家长掌握亲子阅读方法。对于亲子阅读的方法,家长们可谓各有所能。《报告》显示:选择原文朗读的最多,占比67.27%;选择对孩子阅读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的占比56.47%;共同讨论交流读后感的占比50.9%;根据孩子理解能力改编书中内容并讲述的占比36.33%;与孩子开展故事表演、阅读旅行等实践活动的占比仅14.39%。选择自创“妙招”的占比2.16%,分别是:生活中遇到一些话题或知识,回到家后把相关的书找出来,陪孩子再读一遍,并尝试让她(他)自己讲述(亲测有效);探讨书中阐述的观点并延伸至内在的文化属性等方面问题;边读边讲解提问;给孩子讲过之后,让孩子根据书本讲故事;家长和孩子自己读自己的书等。

交叉对比分析显示,原文朗读是各年龄段均适用的亲子阅读方式。综合不同年龄层来看,幼儿园孩子家长较常根据孩子理解能力改编书中内容并讲述,小学孩子家长较常对孩子阅读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本题目也显示出,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依然以图书为主要依托,形式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比如只有14.39%的家长选择与孩子开展故事表演、阅读旅行等实践活动。

9.家长没时间是阻碍亲子阅读的主要原因。家庭中难以开展亲子阅读的主要原因,首位的是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其次是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图书。此外,不了解亲子阅读的方法与孩子喜欢独立阅读或不配合家长也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报告》显示,家长迫切需要“来自外力”的亲子阅读方面的指导,排在首位的是学校老师指导,其他包括希望图书中能附带亲子阅读方法,通过参加书店或图书馆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得到指导,媒体加大对亲子阅读宣传力度等。

10.亲子阅读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陪伴方式。如何看待亲子阅读的益处?有325份答卷(占比63.85%)认同亲子阅读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陪伴方式。相比之下,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94份、占比19.11%)、有助于培养亲密和谐与共同成长的亲子关系(77份、占比15.94%)、扩展知识面与提高孩子学习成绩(31份、占比6.84%)、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15份、占比3.51%)、增强孩子理解分析能力(14份、占比3.28%)均在100份之内。由此可见,家长们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精神陪伴比物质满足更为重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