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是从哪走到哪,什么是西口?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从山西到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走西口是从哪走到哪,什么是西口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现呼和浩特市)、库伦和多伦(内蒙古)、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蒙古国及俄罗斯境内)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从16世纪末开始,历经明清两朝四百多年,中原地区通往内蒙古、外蒙的主要关口杀虎口,是山西人外出务工经商的必经之路。

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80%的人口是汉族,其中大部分是走西口的后代。山西历史上农业比较发达,如果常年没有战争,可以养活大量人口。正因为如此,人口逐渐增加,一遇到荒年,人口就过剩了,只好另寻出路“走西口“。

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从山西到哪儿

谢谢题主提问。几年前,我曾走过西口,还写过一篇游记《夜走杀虎口》,对此事有些了解,可以回答此提问。

何谓走西口?

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历史上,除了由官方主持的“湖广填四川”外,还有三次民间人口大迁徙,这就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其中的“走西口”,是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400余年间,无数山西陕西人背井离乡,前往蒙古草原谋生的大迁徙,史称“走西口”。

走西口的路线

西口是一个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张家口以西的各处通往绥远(今内蒙古中部)的关塞隘口。

主要有三条线路:

第一条:是从杀虎口直出山西,抵达归化(今呼和浩特),继而前往俄蒙交界的恰克图;

第二条:是从河曲、偏关西渡黄河,从准噶尔旗北上归化、包头;

第三条:是从榆林、神木取道鄂尔多斯,前往河套。

狭义的走西口仅指从晋西北出杀虎口北进绥远的线路

民谣云:“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出了杀虎口,两眼泪双流”,说的就是经杀虎口西去的路线。那首撕心裂肺的民歌《走西口》,唱的也是这里的事。

为什么要走西口?

其实,在明初尚无“走西口”之说,在此之前的元朝本来就是从蒙古高原入主中原的,那时的中原、蒙古是一体的,更不会有走西口之说。后来朱元璋率军摧毁了元朝,将忽必烈的子孙赶回了漠北草原。为防止蒙古骑兵再次入侵,朱皇帝下令修葺毁损殆尽的长城。几十年时间里,朱明王朝把长城从辽东一直修到了嘉峪关以西,并派大军驻守各关塞隘口。如此一来,高墙壁垒便阻隔了蒙古与内地的正常往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杀虎口成了出入蒙古的唯一通道。

当时山西陕北一带人口稠密,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民不聊生,每遇荒年灾祸,大批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活路。而蒙古高原此时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上的民族只习游牧不事农耕,这些地方自然成了灾民走西口的首选之地。大批的山西农民携家带口从杀虎口前往归化、鄂尔多斯、包头、河套一带开荒种地从事农耕。到清初康熙三十六年(1697)开放边禁,允许陕晋灾民到禁地(长城北五十公里无人区内)垦殖,于是大批的晋陕人从各关塞隘口,前往内蒙古种植、放牧和经商。这一大规模的迁徙现象在民间便称之为“走西口”,持续了400多年。

走西口的历史意义。

千百年来,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虽然剽悍强劲,其铁蹄曾多次踏破中原王朝的金銮宝殿和欧洲人的王宫尖塔,然而生产力却极其原始低下。在绵延400余年的走西口中,晋陕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和商业贸易,改变了单一的游牧方式,使阴山以南广大地区成为农、牧、商并举的多元化社会。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民族间的距离感,增强了认同感,民族融合在走西口的过程中渐渐成为趋势。

杀虎口在走西口中的历史地位。

杀虎口位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长城边,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北距呼和浩特120公里,南至朔州110公里,东离大同85公里,历代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朔平府志》载:“杀虎口其地内拱神京,外控大漠,实三晋之要冲,北门之扃钥也。”又说杀虎口“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倚为险要。”

杀虎口之名来源也很有意思。杀虎口在先秦两汉期间,仅是一条通道,称为参合径,唐以后开始设立隘口,称白狼关,到宋改名牙狼关,明朝为抵蒙古瓦剌部南侵,大军多次从此地出征大漠。不知是那位豪气冲天的将军,为激励士气,改名为“杀胡口”。胡者胡人也。到了努尔哈赤入主中原,也许是满人与蒙古人同属游牧民族,脉源同宗,不能同宗相杀,又改为“杀虎口”。到清末民初时,大天大乱,杀虎口成了兵匪聚啸,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走西口之人心惊胆战畏之如虎之地。十几年前,一部《杀虎口》的电视剧,把它名气形象地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尽管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从杀虎口前往内蒙古的人最多,在三条走西口的路线中最为重要,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一一一一一一一

连续剧《走西口》中田青的母亲吃的“观音土”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能吃

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观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观音土在饥荒时期普遍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吃下暂时解除饥饿感。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但由于没有营养,人还是要死

上联:阳关三叠走西口,如何对下联

阳关三叠走西口 ,玲珑四犯叠云山。

阳关三叠走西口,烛影摇红浮云楼。

古曲对古词,比较牵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