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居然没有被魏王处罚,魏国到底是谁说了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居然没有被魏王处罚,魏国到底是谁说了算

信陵君“窃符调兵”替赵国解围是战国后期影响天下格局的一件大事。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窃符调兵”可不是一件小事,信陵君是如何做到的?《史记》的记载非常传奇,今天看来就像在读爽文一样。有义士、美女、有大力士,有谋士,每个人物都有精彩的故事作为铺垫,比如信陵君对侯嬴、朱亥礼贤下士、为美女如姬报杀父之仇,每个故事环环相扣,最终促成“窃符调兵”这件决定山东六国命运的大事。

“窃符调兵”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大家要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整个事件的幕后指使者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那么信陵君在盗取魏王兵符解救赵国成功后,其结局如何呢?魏王有降罪于信陵君的必要吗?我觉得没有必要,理由如下:

一、魏国并没有多大损失

信陵君的“窃虎调兵”实际上是一场先斩后奏的过程。先斩后奏往往发生在事情紧急但决策又一时没法通过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当赵国邯郸告急,接连派使者入魏,游说魏王出兵解围,一开始魏王确实同意了,作为一国之君,他当然懂得国际利害,并且果断作出了正确指示:派大将晋鄙领兵十万前往赵国。只是后来秦国为了阻止魏国出兵,派使者前往恐吓,迫使魏国陈兵邺城(河北临漳县),作观望态度。

如果魏王真被秦国吓到而改变主意了,怎么不令晋鄙返回,而是半路驻扎?显然,这是模棱两可之态,等势头一旦倒向赵国,魏王还是要出兵做出样子的。

在这道生死选择题跟前,魏王踌躇不前,信陵君只是帮魏王下了个决断而已。魏王的援兵计也不是长久之计,总要作出选择,那么这个黑祸由信陵君来背,魏王有啥理由怪罪呢?

再说,魏国除去损失了一员大将晋鄙以外,反而有余利。

1、保住了赵国,等于扳回了山东六国一局,意义重大,大家都得红利。不管是不是信陵君个人所为,这个奖章最终还得由魏国来领。

2、秦国邯郸一战,军政疲弊,不得不暂停征伐之事,那么秦国对魏国的军事威胁彻底解除。这是魏王最希望看到的,魏王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3、魏国救赵的行为是陵信君所为,魏王可以直接推卸责任,回避来自秦国的质问,说白了,跟魏王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信陵君的国际威望

信陵君的贤名天下闻名,个人威望在线。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天下士子慕名投奔,其门下食客三千,邻国不敢谋魏十余年。不可否认,信陵君的个人威望在不同程度上成为魏国的一道护国屏障,胜过百万雄兵。

当初,范睢由于受到魏相魏齐的迫害流亡到秦国,靠游说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被拜为相国,从此,魏国的克星来了。

秦国借范睢复仇屡次发兵攻打魏国大梁,直到魏国交出魏齐的头颅才罢休。从此,胆小怕事的魏安釐王害上了“恐秦症”,为以后“窃符救赵”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魏安釐王的软弱是上了历史的,虽然史书也说他妒忌信陵君的贤名恐对自己的王权不利,但左右权衡,识大局的魏王不会因为这点小私心而拿掉这块能为魏国带来安全感的护国屏障,也就不会因为成功窃虎救赵而去治他的罪了。

结束语

史书其实说得很清楚,信陵君怕魏王降罪带着门客们留在赵国长达十余年。直到十余年后秦国恢复元气攻打魏国,魏王数次派人去赵国邀请,信陵君才回国,并正式受到魏王重用,被拜为上将。

文/堰风

信陵君是如何“窃符救赵”的

这件事情咱们先放在一边,我接下来会详细描述,但是在这儿之前,我得先说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故事曾经我拿过来论证过,就是古代将军在外统兵打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此时此刻虎符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这个虎符究竟是有什么样的用处,恰巧这个故事给我们一种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虎符和军队里面的主帅究竟担任着什么样的职务?

在魏国的主帅晋鄙拿到虎符以后,曾经针对这个虎符产生过疑问,因此选择停留信陵君几日,亲自去向魏国的国君去请求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这件事情上来讲,每一只军队的主帅没有虎符,当然调动不了军队,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主帅肯定是要明白国君究竟是什么意思,大致的用兵方向是什么,接下来该干什么事情,也就是说国君和主帅两个人是一伙,主帅是替国君最后把关的,如果出现了有人盗取虎符,假装宣布国君命令,主帅是有权利对这个命令产生质疑,并不是象演义上面说的那样,盗取虎符以后直接可以命令军队直接行动。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说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盗符救赵,信陵君和赵国的平原君,事实上是亲戚关系的,再加上信陵君魏无忌对于赵,魏两国之间的处境是有着清晰的认识,认为赵国梅了,魏国也跟着一起没了,所以主张这魏国军队出兵拯救赵国,魏国的国君一开始是同意的,派出大军准备要出发的时候,秦国派人过来支了个消息说如果谁敢帮助赵国,我灭了赵国以后第二个就灭了他。

国君怂了,就命令军队驻扎原地观望动向,这个时候信陵君当然是坐不住了,一方面平原君那边催的比较急,另一个方面自己国家有问题,想要率领自己的门客去直接死谏,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门客栈出来对他说你如果这么做不仅你帮助不了赵国,而且你自己还要死于非命,你认为你的死有意义吗?

信陵君说那我不这么做,我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这个门客就告诉信陵君,说你看你和魏王身边的一个宠妃关系比较近,只有这个宠妃能够无压力的一直进出魏王的卧室,将藏在枕头底下的虎符给盗取出来,这个宠妃和信陵君是什么关系呢?原先这个妃子他父亲被人给杀了,如果没有人替他去报仇,这个时候信陵君站出来帮她杀了她的杀父仇人,对于这件事情,这个妃子自然就是感恩,戴得听到这件事以后,立刻去照办。

信陵君急匆匆的拿着虎符想要去命令魏国军队赶紧出发,这时候这个门客就站出来说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虽然拿了虎符,但是主帅和国军之间肯定是有消息联通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万一被他验证出来,这件事情是假的,你还是没有办法,你去见我的一个朋友。我这个朋友呢,是一个大力士,如果说这个主帅不同意你命令,我这朋友直接把他给击杀了,然后直接用虎符吓唬手底下的士兵,让他们跟着你一起去赵国。

信陵君照做了,也就救了赵国,在拯救了赵国以后,平原君自己背着箭袋,引导信陵君入邯郸城,如此可见赵国对于信陵君的感激。

你如何看待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首先了解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魏国公子原名魏无忌,魏国大梁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封在信陵,所以,后世称之为信陵君。门客有侯赢、朱亥,著名的就是“窃符救赵”。

信陵君魏无忌

春申君,楚国大臣,原名黄歇,楚国人,有说荆州监利人,也有说是潢川人的,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

平原君,赵国公子,原名赵胜、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弟弟,曾当过赵国的相,因德贤才能闻名于世,封号是“平原君”。当时,秦国围了赵国,赵国需要去楚国求救,没有人选,门客有“毛遂自荐”。

平原君赵胜

孟尝君,齐国贵族,原名田文,是田婴的儿子,继承其父封地滕州,所以也叫薛公,封号孟尝君。曾到秦国任相,门口三千,后为逃出秦国有偷貂皮的狗盗与骗函谷关城门的鸡鸣的“鸡鸣狗盗”。

孟尝君田文

以上四人合称“战国四公子”

二•再说窃符救赵的经过。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罢了老将廉颇的职,而使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大将,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赵国四十多万兵士被秦国白起坑杀了。

公元前257年,白起的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非常危急。平原君的妻子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