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聂帅为河北一老人发唁电,800人参加追悼会,她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89年8月12日,河北省平山县一名93岁的老太太病逝。

他去世时享年93岁,也算是他生命的终结,但这件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传到了聂荣臻元帅的耳朵里。闻讯后,聂荣臻、杨成武等人纷纷发来吊唁。800多人参加了8月22日的告别仪式。

这个平凡的老人是谁?他凭什么得到聂荣臻元帅等人的尊重?再说说“儿兵之母”荣冠秀的故事吧。

荣冠秀,1896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杨树壕村。他从小家境贫寒,地主对他的压迫和剥削。1928年,她和丈夫搬到下盘松村谋生,荣冠秀在地主家当佣人。

1937年,八路军来到河北,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这让荣冠修看到了希望。她果断加入了妇女救助会,次年加入了党组织。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荣冠秀组织女同志从事军鞋、棉袄的制造生产,以实际行动动员群众积极支援前线部队。

动员当地群众加入八路军,荣冠秀带头。他不仅把三个儿子送上了军队,还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在当地形成了父亲送儿子、妻子丈夫、兄弟奔赴战场的局面。.

展开全文

看到荣冠修的热情,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非常感动。他不仅任命容冠秀为“冬校”学校的校长,还赐予她“兵母”的光荣称号。

1943年9月,日军对河北地区发动“大进攻”。在大量伪军的配合下,2000多名日军对驻守在北月沟的老五团发动了奇袭。

老五团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的“八模连”。参加过8月1日南昌起义、井冈山会战、长征等多次战斗。这是一支有着光辉历史的英雄部队。然而面对寡不敌众的日伪军,浩浩荡荡的老五团只能选择暂时避让。离开连续休整之后,团里的主力开始转移。

很快,日伪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连队阵地发起进攻。面对强敌,他们连退半步都没有。他们昼夜坚守,锐利击退了敌人的7次冲锋。

掩护任务圆满完成,但一连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团长邓士军身负重伤。突破前线后,受伤的邓士骏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但刚到医院没几天,日军清剿军就再次逼近。

不得已,医院只好选择撤离,但在撤离过程中却留下了受伤的邓世军。邓士骏的身影很快被日军发现,漫山遍野追杀。当时,荣冠秀带领村民转移。远远地,他看到一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正跌跌撞撞地向他走来。荣冠修急忙迎了上去。

得知日本人猎杀一名八路军战士后,荣冠秀当机立断,背着邓世军向后山跑去。很快,两人就到了山洞。由于洞口太高,差不多有两米多高,容冠修毫不犹豫的蹲在地上,让邓士钧爬上了自己的肩膀。

于是,几十岁的荣冠秀,靠着自己瘦弱的身躯,将邓世军强行逼入山洞,以躲避日军的搜查。后来,在荣冠修的悉心照料下,邓士骏很快康复了。

邓士骏刚好伤愈归来,就跪在荣冠修身边,眼里含着泪哭喊道:

“母亲!”

归军的邓士骏还被晋察冀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看着手中的荣誉证书,邓世钧心中充满了遗憾。他本想把这个荣誉让给荣冠修,但因为急着归队,所以连荣冠修的名字都没问。

1944年,晋察冀边区召开第一次英雄大会,军区所有的军事支援模范和战斗英雄都参加了这次大会。荣冠秀作为该地区最好的军事支持模式获得了上台发言的机会。

看着台上的荣冠修讲话,台下的武侠坐不住了,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原来那个把自己推入山洞救了她一命的村姑,叫容冠秀!”

那个眼里含着泪水的士兵就是邓世军。等到容冠修说完走下讲台,邓士骏连忙迎上来,激动地说:

“小姐,你还记得我吗?”

荣冠修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兴奋的邓世钧的脑袋,说道:

“同志,真的很抱歉,我真的不记得了。”

容冠修怎么不记得了?

答案很简单,但也很感人,因为他救治的八路军伤员太多太多,多到他数不清,也记不住。

由于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贡献,荣冠修不仅参加了建国时期的第一届全国政协,还受到了大人物的亲自接见,而且也参加了。开国大典。

直到1989年8月12日,荣冠秀病逝,享年93岁。

“革命理想比天高,理想信念之火一旦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这是对荣冠修一生的真实写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