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叛军首领如何从安禄山变成史思明?史思明有几个子女如何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唐朝安史之乱,叛军首领如何从安禄山变成史思明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叛军内部的不稳定加剧。

关于安禄山之死的主要原因,似乎是眼睛的疾病和恶性肿瘤引起他性情暴戾无常,加之围绕继承人的矛盾等几件事情交织在一起所致。虽然安禄山死了,但唐朝方面的状态依然没有什么改观,直到九月以后才终于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发动进攻,成功地收复了长安。而此时距离长安失守已经过了十五个月。

收复长安以后的唐军乘胜进攻,第二个月就进入了洛阳城,从而给彻底平定叛乱带来了曙光。可是,这一势头并未能持续下去。

之前回鹘出兵助唐时,与唐朝之间曾有一个约定,即收复洛阳以后,回鹘士兵可以放开抢掠三天三夜。现在回鹘兵热衷于此事,不再向前推进。另一方面,这一期间从洛阳逃出去的安庆绪在黄河以北的邺城重整了部队。等唐军整顿好二十万大军追去的时候,已经到了一年之后即乾元元年(758)的九月。而这一时期在叛军方面,从范阳南下赶来救援的史思明已与安庆绪汇合。到次年(759)三月为止,双方在邺城一带展开了拉锯战,最终结果唐军失败。

唐军失利的原因一是由于部队都是临时征召而来二是因为尽管唐军以郭子仪为总帅,但却令出多门,缺乏统一指挥。

安阳(相州)之叛乱的平定与河北的局势战失败以后,唐军土崩瓦解。与安庆绪会师的史思明再次进入洛阳,与安禄山同样,史思明宣布登基成为大燕皇帝。

经过战火多次洗劫的洛阳,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争夺的东西。鉴于上次长安失陷的教训,唐军强化了洛阳以西的陕州、潼关一线的防卫,以阻止史思明军队的西进。两年之后,上元二年(761)三月,与安禄山同样,史思明也被其子史朝义杀害,而且原因也是因为继承人问题。

史思明有几个子女如何评价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安史之乱首叛史思明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史朝义和幼子史朝清,他们是一对异母兄弟。史朝义是史思明的妻子辛皇后所生,而史朝清则是史思明的妾氏张氏所生。

史朝义就不一样,史朝义是个仁慈善良的孩子,也许在那种时代会被人们认为是软弱,但要是在和平时代,这就是一位敢作敢为的,有自己的正常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三好青年。在安史之乱中,史朝义也跟随父亲带兵打仗,对待士兵谦虚谨慎,在军中受到士兵们的爱戴和拥护。可是史思明并不喜欢自己这个大儿子,他喜欢的是张氏所生的幼子史朝清,并且有意让史朝清继承自己的皇帝地位,为此他还设计谋划杀害自己的长子史朝义。

而他的宠爱幼子史朝清,父亲想要幼子成为太子,既然是宠爱,那么他和他的父亲史思明一样,都是同样的人,他的父亲不但疑心重,动辄就杀人,脾气也很暴躁,动不动杀人,可以看出。他的幼子史朝清也好不到哪去,都是同类人。

安禄山、史思明、松赞干布等算不算中华民族

不算。

古代并没有中华民族这么个族。对于汉民来说,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胡虏”、外国人。

就好比现在说满清是中华民族,但对于当时的大明国人来说,女真国是不折不扣的外国,是鞑子!

如果什么都算的话,不如干脆再发明个“地球民族”的词,大家都是地球民族。反正人类都是同一物种,同一祖先。

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有哪些著名的将军

安禄山史思明、手下的将领有:

蔡希德 达奚珣 张通儒 严庄 何千年 、杨朝宗 刘骆谷

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史思明啊,来,我跟你讲!

提起安史之乱,我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名气上,安禄山比史思明名气大很多,这并非说史思明不如安禄山,而是安禄山的风头太大。

安禄山长得又肥又胖,经历也很传奇,从一个偷山羊的小贩,经过多年努力,化身为大唐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且深受唐玄宗信赖。

史料记载: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不可否认,安禄山是权力游戏中的佼佼者,满朝文武,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只怕一个李林甫。别看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胖人,肚子都能没过膝盖,但安禄山跳起胡舞却能流转如飞。

除此之外,杨贵妃、唐玄宗还曾给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还给安禄山举行过三日洗澡的仪式。所以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戏份最重,也最能吸引眼球。史思明同样老奸巨猾,只是他表现得相对委婉,在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拿来接力棒,开始了下半场。

狡诈多端,假意归降

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发小,他们曾经一起偷过山羊,一起参军,一同在朝廷身居高位。天宝年间,史思明屡立战功,任知平卢军事,唐玄宗曾经亲自召见史思明,予以重用。天宝十一年,在安禄山的帮助下,史思明升任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

唐玄宗待安禄山不薄,对史思明也不错,但狼就是狼,不论为喂他们多少肉,他们也没有满足的那一天。等到羽翼丰盈,安禄山果断举起大旗造反,而史思明是其手下头号悍将。

公元755年,史思明攻克饶阳州郡,公元756年,攻克常山,史思明长于统兵,手下部队精锐善战,在中原大地上几乎所向披靡。大致也只有郭子仪、李光弼才能暂时阻止他的前进。

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着手派兵遣将抵御叛军。公元757年,安禄山疾病缠身,眼睛也瞎了,被次子安庆绪所杀。此刻,唐军和叛军处于胶着状态,李亨派出郭子仪和李光弼,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

安庆绪接替安禄山成为伪燕的第二位皇帝,叛军不同于官军,本身就是叛乱分子,加之安庆绪水平有限,很多将领不服安庆绪的管束。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位,安庆绪见史思明兵力强盛,还不听调度,就有意干掉史思明,接管他的军队。

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奉安庆绪命令,率五千骑兵到达范阳,准备废掉史思明。史思明摆下酒宴款待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而暗地之中,史思明命军兵解除这五千军兵的武装。并给他们穿资路费,打发这些军兵回家,如果不想回家,就编入史思明的军中。

明显,姜还是老的辣,安庆绪不仅扳不倒史思明,还被其吃掉五千人。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还成了史思明投降李唐的投名状。

史料记载:

“李光弼使衙官敬俛招之。遂令衙官窦子昂奉表,以所管兵众八万人,及以伪河东节度高秀岩来降。”

为了暂时的利益,史思明放下身段,投降了唐军,实际上,这只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

风云再起,史思明自立为帝

皇帝是为九五至尊,上天的儿子,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在数千年年间,无数争端都因其而起,史思明作为一位枭雄,自然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

公元758年,局势稍有安定,唐肃宗着手想废掉史思明,因为双方都很清楚,此时是乱世,先下手为强。只有杀掉史思明唐肃宗才能安心,而史思明也断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史思明手下近十万人马,兵强马壮,想要解决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暗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名为乌承恩的人,因为他原来就是史思明的旧部。

老奸巨猾的史思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端倪。乌承恩的小儿子还留在范阳,这天晚间,乌承恩叫来儿子,告诉了其来的真实目的:

“吾受命除此逆,明便授吾节度矣!”

意思只要杀掉史思明,那么我就是节度使了。只是他不清楚,床下,还有两人在偷听,而这两人正是史思明安排的。很快,消息传回史思明耳中,旋即史思明将乌承恩父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