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多少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多少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

正所谓落叶归根,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热爱故土的民族了吧,也许是拜悠久的历史所赐,中国人对于自己从何而来,十分感兴趣。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情怀更是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在近年来的华夏大地上“寻根热”,更是掀起了一波波浪潮。

一旦提起寻根问祖这个词,永远都绕不开“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个地方。就连民间的歌谣中,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传唱着“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那颗在洪洞矗立了2300多年的大槐树,为何就成了人们寻根问祖的根源?又有多少中国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呢?

山西大槐树

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来的这些先辈,他们大多数,其实并不是自愿离开故土,而是在封建统治强制移民的大环境下被迫离乡。元末明初,战争四起,燕赵鲁豫等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惨象,一是因为战争,二是因为灾荒,中原大地经历了战乱之后,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繁华。可是在当时的三晋大地上,却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81年,中原大地,也就是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加起来不足400万,然而山西一地的人口却有着403万之多。

影视剧里的移民告示

山西大地东面由太行山作为屏障,西面又有吕梁山脉遮风挡雨,再加上黄河环绕,天然闭塞的环境,使这片土地躲过了大规模战乱。再加上那些年这片大地上风调雨顺,大批躲避战乱的流民迁居于此,山西省居然在元朝末年成为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山西人口因此成为北方诸省之冠。

为了快速恢复全国人口和经济,明朝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将山西大地上的富余百姓,迁徙到全国各处,从而加强北方各地人口数量,这个决定自然能够极大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统治,也利于迅速回复战乱导致地方一片衰败的地方经济。

当然,站在不同老百姓的立场上,正所谓故土难离,人们自然不愿意舍弃自己富足的生活和生长多年的土地。然而,在封建社会,随着统治者一声令下,无论是否愿意,此次的移民迁徙都势在必行。

移民路线

为了保证能够成功移民,明廷可以说是用尽了办法,当时明朝统治者颁布的移民条例是这样的:四口之家只能留一人,六口留二人,八口留三人,一家人因此被拆的七零八落。

不仅如此,如果他们是同姓同宗者,在往外迁徙的时候,还不能迁于同一地。虽说朝廷对于这些迁徙的人奖赏丰厚,准备也算竭尽全力,但是依然难以弥补他们背景离乡所造成的身心摧残。

寻根问祖

这一场移民大迁徙,开始于明洪武三年,直到永乐15年才基本结束,在这将近50年的时间里,大规模的移民次数达到了18次,迁徙之地遍布18个省,多达498个县(市)。根据《明实录》、《洪洞县志》记载,移民的姓氏总共达到了882个之多。

但是在大槐树的那座祭祖堂里,供橱中所有记载的移民姓氏,一共达到了1230个,而且,有些姓氏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迁徙方向,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后人,能够再次回到他们的故土。

祭祖堂

据说从山西大洪洞迁出去的移民,为了不忘记自己的根,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在房前屋后种下槐树,以此来怀念自己离开时的那个地方。

在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如果小指甲是两瓣形状,他们就是洪洞县的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说当时移民的人思乡心切,押送他们的官兵,害怕这些人逃跑,便将他们的小拇指砍成两半做标记,凡是从山西大槐树出来的人,都保留着这种特征。

历史上,山西出过哪些名将你怎么看

山西也算是一个人杰地灵之所,有不少出色的人物都出自于这里。就比如在抗战期间,有好几位文明全国的大将都是山西人。比如下面这几位。

第一位,傅作义。他曾经是晋军的第四师师长,效力于国民党。但是在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就成为了水利电力部部长,开始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别看它在水利方面是专家,但当初在抗日之时,他也有过出色的表现,是有名的抗日将领。

第二位,董其武。这也是一位国民党军人,后来成为了解放军的上将。他曾经参加过不少的战役,而且是极为有名的抗日将士。自从九一八事件过后,他就一直在积极的带兵对敌,和日本人做顽强的对战。曾经参与过很多场大型的战役,比如有百灵庙战斗、长城战役等。而且在这些战争当中,他的表现都很让人惊艳,有着勇猛的姿态,灵活的指挥能力。而和平解放之后,他还带着部队去参加了朝鲜战争,其过人的胆识,出色的带兵能力,让无数人对这位将领产生了浓浓的敬佩心。他就是英雄,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

第三位,薄一波。他是在1925年的秋天加入的共青团,而在12月份则转成了党员。在那样一个时期,作为党员危险性其实相当高,他就曾经有4次被抓。但是,出于对党的忠心,他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背叛自己组织的行为。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可不好过,可是不管多么痛苦,傅一波同志都从来没有让组织、让党失望过。就连毛泽东同志对他都是高度的赞扬,对于他的精神和坚持给予了强烈的肯定。说实话,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将领,可以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却不能没有坚持信念的意志力。只要意念不灭,那这个人就强大的不可摧毁。所以,薄一波同志在我眼中是高大的人物。

第四位,程子华。这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在1925年参加革命队伍的,之后余生的70年中,都一直将一切奉献给了革命。他最强大,最让人值得敬佩的,也是他那坚韧的革命精神。在那黑暗的年代中,参加革命的人生活都会非常苦,能吃下这种苦的人不多,而他则是这少数人之一。不过,能在这样的苦日子中坚持的人,其精神强大的让人敬仰,让人膜拜。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傅山四宁四毋的书法审美观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宁四毋的审美意识是他的创作依归和方向,加之作品的主题立意和心情,是他创作书法作品的风格形成因素。是他创作书法作品的特点。

他根据创作立意,下笔行如风,时有飞白笔画出现,有苍劲老辣的线质。笔画粗细变化大,章法上大小错落,跌宕起伏,行距繁密,精神焕发,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傳山年轻时追求的是赵孟頫书风,由于改朝换代后,他认为赵孟頫有“奴俗气″。所以对其“熟媚书风″排斥。认为其书浅薄无骨,颜真卿大义凛然,正直刚正,书风雄强大气,自然成了他学习书法的模范。

傳山是根据颜真卿和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对比后。提出“四宁四毋″的书法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认为颜书特征是拙、丑、支离、直率。而赵书特征是巧、媚、轻滑、安排。不可取。

终上所述,是傳山提出四宁四毋的书学因素。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书法作品为傅山所书。)

在一书上看到傅山一件书法,大家能否看看假不假

这作品我见过,原作是真迹,你这个是在原件复印下来的(复印品)。这是什么意思????傳山作品豪情万丈,一泻千里,重墨撩绕的大草,给人难忘。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