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刘禹锡,谁的官职最大?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的意思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刘禹锡,谁的官职最大

这个很简单,白居易》刘禹锡》王维》杜甫。白居易是正三品的刑部尚书,刘禹锡是正三品的检校礼部尚书,王维是正四品的尚书右丞,杜甫是从六品的检校工部员外郎。

杜甫,最高不过员外郎,从六品

说起杜甫,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政治落魄。确实,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只能趋炎附势,投靠地方藩镇,混个小幕僚当当,他在朝廷担任的最高官职不过是左拾遗,只是一个七八品的小官,杜甫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后来,杜甫被贬官后依附剑南节度使严武,做了严武的参谋,严武向朝廷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被后世称为“杜工部”。 不过,这个“工部员外郎”前面是带“检校”的,也就是加官,相当于虚衔,级别为从六品。

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正三品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因为政治缘故屡遭贬谪,他仕途前期还比较顺利,中了进士后一直在长安任职,最高担任过中书舍人一职。

中书舍人的品级是正五品,但地位较高,拥有实权,因为他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侍从皇帝、宣旨上表、执掌机枢要务,跟皇帝关系十分密切,当中书省长官缺位时,中书舍人是实际上的中书省最高长官,一度还被认为是“宰相之任”,不过白居易未能拜相。

后来,白居易几经浮沉,仕途再度上进,最终退休时是刑部尚书,正三品。不过,唐朝的刑部尚书实权远逊明清时期的刑部尚书。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

王维仕途同样坎坷,他是堂堂状元及第,但唐朝的状元不像宋朝和明清时期那么值钱,王维入仕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本已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但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陷长安后,王维被迫接受伪职,当了安禄山的官,留下污点。

后来,王维靠着弟弟的帮助,未被追究多少责任,还一路升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被后世称为“王右丞”。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尚书右丞是丞相、副丞相,其实唐朝的尚书右丞只是尚书省的内部监察官,主要负责监察六部中的兵部、刑部、工部,品级为正四品,并无行政权力。

刘禹锡,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正三品

刘禹锡,又是一个仕途坎坷的大才子。刘禹锡曾参与永州革新,结果革新失败被贬官,此后长期沉沦于地方,担任偏远地方的州刺史。

晚年的刘禹锡重回朝廷,先后担任主客郎中、礼部郎中等,最终官至“检校礼部尚书”,也是加官,正三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的意思是什么

潭面此处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意思是湖面的波光和月光融为一体,湖面上风平浪静,就像镜面还没打磨时的样子。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扩展资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唐朝诗人刘禹锡为什么被后世称为“诗豪”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同为唐代诗人的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刘禹锡是德宗贞元间的进士,因与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王伾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十年后召还长安,因游玄都观作《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犯执政者,再度遭贬。后回长安时,又写《再游玄都观》,讽刺权贵较前诗更为辛辣。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文,以论证博辩,说理透彻见长。其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小章尤以著名。

作品中,多用比兴手法,或借咏史咏物,抒发胸中郁愤,讽刺、鞭挞社会丑恶。其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切。

其诗作《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均为传世名作。(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二人交好至甚)。后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刘禹锡学习并吸收民歌养料创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开朗流畅,含思婉转“,在唐诗中别开生面。

平时,刘禹锡与白居易、柳宗元多有交往。故白居易称其为“诗豪“。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亦称他为:”小诗之圣“。

至今,在郑州往西三十公里处,有一“狼窝刘村“,古称:檀山。现建有:“诗豪园“,并有刘禹锡之墓。据传,此处亦是其出生地。(史书记载,刘禹锡出生于河南洛阳,但今荥阳,为古时洛阳管辖)。

刘禹锡这首竹枝词魅力何在

谢谢邀请!通过描写春天高低不同的风景,白帝城头的春草生机,和白盐山下的长江水的清澈,给读者展现一副层次分明的春景图。而《竹枝词》是四川人民的歌舞,表达了此时此刻人们快乐的心情和美好!让步入此地的外乡人看了,心中涌出深深地思乡情怀!这种借景抒情的妙笔,流传至今,仍会让读者感到当时那种景象,就像亲眼目睹一样,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唐朝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诗意是什么

《浪淘沙》这首的诗意是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这首诗原文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扩展资料:

《浪淘沙九首》的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