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的题目意思是什么?清平乐村居是一首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平乐村居》的题目意思是什么

提问者你好,这首词的正确题目应该是《清平乐·村居》。来自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出处为《稼轩长短句》。

在这个题目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据考证,源起于唐朝时的教坊曲名。宋词在当时不是用来朗读的,而是用来唱的,清平乐正是为这首《清平乐·村居》定调的,表明了这阙词的唱法。

而村居是这阙词的题目,意在表明这阙词主要描述的是作者的村居生活。据查阅有关资料,这阙词是辛弃疾仕途受挫后,闲居忻(xin,平声)州湖畔时所作,描绘了作者所见的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在这里,不妨顺带看下这阙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阙词的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潺潺的溪边长满了碧绿小草。吴侬软语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长者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制一个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白描一般的笔触,表现出的是作者辛弃疾对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以及对世间温情的留恋,也让我们随着这阙词,欣赏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什么诗

问题:清平乐村居是一首什么诗?


前言

清平乐是一个词牌,我们所熟悉的《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用这个词牌填写的一首词。

词,其实也是诗的一种,很象长短句组成的古体诗,但是这种古体诗有个格律的要求。

一、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美好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是南宋影响力最大的词人,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不少婉约清新的作品。这首《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放下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壮之气,而是转向了温暖有趣的乡村生活。

这首词写出了农家生活的美好, 并没有反映农民生活的艰辛。

二、对比陆游诗中的农家生活

相对来说,与他同时期诗人陆游的《农家叹》中描写的就真实一些。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其晚年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的作品,志在恢复的辛弃疾屡次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

他笔下这种农村宁静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有意粉饰现实,而是反映了自己历尽劫波的一种心境。

三、《清平乐·村居》简析

首先要注意的诗,这首词用了三个“溪”字: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 溪头卧剥莲蓬。

可见,如果把这首词想象为一幅画面的话,这条溪水是画中重要的元素。词中人物与景物都围绕着这条溪水。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是一个简陋低小的茅屋,辛弃疾的这十个字,并没有让读者感觉到农家的贫困,反而有一种童话和漫画中的可爱感觉。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里,词人尚未酒醒。媚好,爱悦,喜欢。汉焦赣《易林·井之艮》:“南山蔺茝,使君媚好。“

茅屋的旁边,是一对可爱的老爷爷老奶奶,用吴地方言快乐地对话。

吴音,有的版本写作““ 蛮音 ”。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他22岁南渡归宋,此时已经在南宋生活了40年左右,对于辛弃疾来说,吴语依然是他乡的语言。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下半部分,写了白发翁媪家里的三个儿子 。

老大可以干农活了,在小溪东边锄豆,老二也不小了,已经学会织鸡笼 。只有小儿子不太会做农活和手工,于是在溪边躺着剥莲蓬。无赖,可爱的意思。

结束语

一首小令,短短8个短句,活灵活现写了5个人物。而且还用有限的笔墨,写出了人物周边的景物。寥寥数笔,显示了词人的非凡功力。

下笔未必用力,也不必繁杂,只需要选取最主要的意象即可点染成篇。

@老街味道

《四时田园杂兴》与《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有什么不同点

这三首古诗词很显然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都是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情。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仲春,“枝头落花未成荫”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都说明已经是仲春时节了。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初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说明已经是初夏,初夏的时候麦子快要收割了,梅子和杏都到了成熟的时候。

《清平乐•村居》则是描写夏末或者初秋,“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一般豆苗在初秋生长,而莲蓬也是在夏末和初秋成熟。

从形式上讲《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属于七言绝句,而《清平乐•村居》属于词。

这就是笔者理解角度浅析的三首诗词的不同点。

《清平乐·村居》是什么风格的

宋代词人、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这首词主要风格:呈现出

一种安逸温馨的田园山村的美好生活,

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

风俗画。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

和美好生活的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

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

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农家

生活描写的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

有浓厚的山居生活气息,表现出来作

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辛弃疾的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

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山

居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

者对当时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对不对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扩展资料:

“清平乐”作为较为流行的词调,和其他流行词调如“菩萨蛮”“望江南”等比较,体式相对较为固定。其正变体有以下三种。

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以五代冯延已词《清平乐·雨晴烟晚》为代表。此体平仄韵转换格。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韵。但此调亦有填单遍者。宋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又元张肯词“孤村虽小,几簇人家绕。菰叶纤纤波渺渺,摘得菰根多少”,即此前段也。

韦庄词前段起句“何处游女”,“处”字仄声。第二句“金线飘千缕”,“金”字平声。第三句“门外马嘶郎欲别”,“门”字平声,“马”字仄声。第四句“惆怅香闺暗老”,“暗”字仄声。又“燕拂画帘金额”,“燕”字、“画”字俱仄声。换头句“尽曰相望王孙”,“相”字平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