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山体滑坡泥石流威力多大?泥石流是怎样形成

 

2023/7/18 2:33:41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山体滑坡泥石流威力多大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两种不同的地质灾害,其威力跟流速和流量有关。直观上来看,流速越大,流量越大,则其破坏力越强。下面,我就主要从力学的角度,估算一下普通山体滑坡泥石流的能量,顺带了解下泥石流的相关知识。

1、山体滑坡泥石流成因

泥石流,顾名思义,是混合着大量泥土、沙石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山沟或者山坡,向地处滑动。其成因非常的简单,却也很复杂。简单在于,原理很清晰,是由于暴雨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引力的,山体被水浸泡出现滑坡。复杂在于,准确地预防泥石流较为困难,因为自然条件千变万化,地质环境千变万化,很难预测。

2、能量估算——流速的大小判断

泥石流就像洪水一样,从高处倾泻而下,由于其中混杂着大量的泥沙、石子,其威力巨大。假设泥石流在高处从初速度为零开始往下运动,此时有势能。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和消耗。

这里面,能量的消耗主要是运动过程中与山坡的摩擦和内部的碰撞。最终,由于这些能量的耗散,泥石流趋于静止。由于地质破坏的巨大威力,有很多的学者对泥石流非常感兴趣,他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流速计算公式。总体上,泥石流的流速除了跟地形有关外,还与沙石颗粒的大小和含量有关。含量越大,运动过程中碰撞概率越大,能量消耗的更多,流速就更小。颗粒越大,单位体积内的颗粒含量就少了,碰撞的概率变小,流速偏大。

3、破坏性

泥石流的破坏性除了其自身能量有关外,与地面建筑的强度也有关,如同地震烈度一样。所以,光说破坏性,并不能代表泥石流所具有的能量。下图为泥石流过后的现场,一些木制建筑不足以抵挡,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木棍还屹立着。

4、预防措施

山体滑坡、泥石流是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通过其成因分析,我们发现,保持山体绿化是多么的重要。山体的植被,包括小草和大树,都能起到稳固山体的作用。原因在于,植物根系错综复杂,在山体里面,相当于增加了很多的纤维材料,增强其强度。

上图是学者研究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种纤维结构能够极大的提升基体的强度。对于山体而言,植物根系就是类似的纤维材料。

5、总结

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成因非常简单,是由于暴雨冲刷造成的。但是想要预测泥石流的发生确非常困难。目前,也有非常多的学者在攻克此类难关。主要的原因在于,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无法一概而论。

泥石流的威力来自于流速和流量,流速和流量越大,威力也就越大。但是流速并不是一直无限大的,随着泥石流的运动,由于摩擦和内部的碰撞,很多能量被耗散掉了,其动能(威力)就小了。

想要减小泥石流的破坏,甚至阻止泥石流的发生,那么就要保持山体常绿!

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图片(10张)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现在从电视和网络都看到,一下大雨有些地区发生泥石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看到你的提问,我非常感动,在举国的哀悼声中,终于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了。人是要有思辨性的,当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时,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必须有所思考。第一次,汶川地震了,全国哀悼一天;不久后,第二次,玉树地震了,全国再次哀悼一天;今天,我们再次哀悼了;但是古训道:“事不过三”,我想你的问题切中了要害,为什么短短两年之内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哀悼?我们可以接受前两次是地震无法预报的事实,客观的说全球都无法有效的预报地震,中国做不到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这次是泥石流,地震后的产物之一。看到过很多愤青的发言,“震前不预报,震后搞哀悼。”其实这还是缺乏客观的思维的,毕竟地震我们无法有效的预报{即使预报也为时已晚}。但是这次的舟曲泥石流真的该套用一下这句话的某些观点了,电视里讲了很多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各路专家出面,但是无法回避一个问题,这次泥石流的很大成因就是地震改变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如果说震前没预报报可以理解,那么震后的灾害预防为什么没有任何提示指出这里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呢?这个问题一定困扰了所有关注这次泥石流成因的人。舟曲人民面对着一个气候异常降雨偏多的年份,脚踩着一个地质构造异常的山林,却没有一份报告在泥石流发生之前告诉当地人民你们有危险。好吧,没有提前的预判,没有提前的告警,没有提前的撤离,没有????然后我们再一次的哀悼了。救灾的时候,解放军一样的冲在前面,人民一样的做着有力的后盾,不错,这是国难,我们必须也应该这样做,而且必须要赞扬和感谢那些为此做出贡献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思考,就像提问的这位仁兄一样思考,为什么没有阻止这一切一切的牺牲的发生,哪怕是有效的阻止了那么一点点呢?毕竟这又不是地震那样无法预报,没有征兆。钱还是要捐,血还是要献,但是我们的思维必须追根溯源:钱和血是有价的,生命不能一次次无价。 在此附上一个更沉重的话题,来自国外媒体:美国《侨报》8月15日载文《中国还有多少个舟曲在“潜伏”?》,文章说,近日,发生在中国甘肃省舟曲县的泥石流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截至北京时间13日16时,这场天灾已经造成1156人遇难,588人失踪,各项损失超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该县所遭受到的损失。舟曲灾难的成因,官方和专家虽已作出解释――主要是降雨量在短期内太大,以及这一地区的山体结构两年前已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而有所松动。这不禁让人提出疑问:中国还有多少个地方像舟曲这样,处于不安全中?据相关机构透露,截至2009年大陆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 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的“隐形炸弹”,分别“埋”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份。 如何避免这些“隐形炸弹”爆炸,重蹈舟曲的悲剧,无疑是当下最值得探讨的问题。都说“地质灾害防不胜防”,不过,历史经验证明,只要做好前期的预测、防范工作,人类完全有能力减少一些重大天灾造成的损失、减少无辜生命的伤亡。 预防工作的第一步是需要摸清国家地质状况的家底。以中国目前在地质方面的资金、人员配备,目前仅能排查1640个县基本的地质灾害隐患。并且,有些排查仅仅是用卷尺做简单测量,精度、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有专家透露,虽然自1999年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但至今仍没有完全摸清整个版图的脾性。而地质环境基础调查的薄弱直接导致很多地方对地质灾难缺少防范或防范时没对准“焦点”,酿成大祸。如今年6月的四川康定山体滑坡,当地严密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