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岐的简介?戴笠和毛人凤谁厉害 风筝毛人凤是军统还是中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周凤岐的简介

周凤岐,清末秀才,1903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被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后加入国民党,任浙江省主席。抗战爆发后沦为汉奸。1938年3月7日在上海被刺杀。

戴笠和毛人凤谁厉害 风筝毛人凤是军统还是中统

  电视剧《风筝》正在热播,戴笠死后毛人凤接替了其位置,很多人都好奇戴笠和毛人凤谁厉害?两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相当有天赋,不知道谁更胜一筹。戴笠和毛人凤都是为蒋介石做事,不过两人的做事风格很不同,毛人凤比戴笠更加狠厉,对于他们俩谁比较厉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戴笠

  戴笠的职位国民党的陆军中将,也是军统调查局的首长,他曾经在浙军周凤岐部当过兵,之后便回到了伤害和蒋介石相识。在抗日战争时期戴笠和军统为中华民国付出了很多,也创造了很多神话。但在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而去世,陆军中将的头衔也是在他死后授予的。

  戴笠的身份不简单所以在行事上有一套自己的作风,常常神出鬼没让人很难猜到他的去向,他也是近代史上神秘的人物之一。而毛人凤则是国民党的二级上将,也是军统保密局的局长,在戴笠死后他继承了局长职位,与毛万里、毛森还有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是国民党重要人物之一。

  毛人凤

  戴笠是蒋介石的亲信,性格比较直接高傲很容易得罪人,毛人凤跟他恰恰相反,毛人凤做事边角圆滑,也懂得忍耐,要不他怎么能在戴笠手下做那么长时间。当然两人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是无法改变的,戴笠在世的时候可以压制住毛人凤,可见他的手段是高明的。而毛人凤是个敢于等待的人,不管心里多么委屈都会忍下来。

  《风筝》剧照

  在《风筝》中我们看到毛人凤狠厉的一面,可以说他的手段是一般人想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当上保密局局长的原因,这样的人深不可测,不知道这部剧是不是还原了人物形象,网友都议论纷纷毛人凤这个人物到底是怎么样的,和戴笠想必他差吗?当然这还要看个人的见解。

周凤岐的个人成就

曾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五项,全国优秀教材奖一项,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
曾被评为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陕西省科教系统优秀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3 年荣获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二等奖;
2002 年荣获 SHAFT ( 何鸿燊 )奖教金二等奖;
2001 年荣获西北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金田起义时,清廷三万大军为何被几千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拜上帝会教众一万余人齐聚金田,举起反清义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南方起义的烽火燃起后,清廷震恐,急派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入桂督师,不料林则徐在半路病死。于是改派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命周天爵为广西巡抚会同助剿,不料李星沅又病死军中,清廷再派钦差大臣赛尚阿前来督师。

清军主帅虽一再更换,但仍然没有停止对太平天国的围剿。

金田起义爆发后,清军统帅赛尚阿坐镇桂林遥控指挥。前线总指挥为广西提督向荣,向荣部有兵马7000余人;清军南路统帅为广州副都统乌兰泰,所部有12000人;此外,还有湖南秀水知县江忠源的楚勇1200人,川军刘长清部1000人左右,黔军周凤岐部1000余人,再加上当地土司队伍数千人,清军总兵力约为30000人左右而且全是作战部队。

此时刚刚举起义旗的太平天国有多少人马呢?拜上帝教此时有教众2、3万人,但太平军都是举家征战,所能征战的青壮年兵马仅有四、五千人,甚至更少。咸丰二年三月丁卯,广西巡抚邹鸣鹤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写道:“此次攻城贼匪约有二、三千人,该匪扬言有六、七千人。”一个月后,邹鸣鹤再奏:“侦探贼众男妇约四、五千人。”(王先谦《咸丰东华录》卷14)

桂林是广西的省城,当时太平军要攻桂林肯定要集中其全部兵力。因此,邹鸣鹤的奏折如实反映了当时太平军的作战兵力,最多仅有四、五千人。

那么,清军兵力是太平军的10倍,又有名将向荣、乌兰泰,却为何被区区几千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有清一朝,军队有两种编制。一种是由旗人组建的八旗兵,另外一种是由汉人编成的叫做绿营兵。清咸丰年间,全国绿营总兵力约为六十四万,八旗兵为二十五万。

清军入关之后,八旗兵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军队主力以绿营为主,守卫各省重大战略要地,八旗兵仅拱卫京畿地带。

到咸丰之时,八旗兵战斗力弱到何种程度?在太平军北伐围攻怀庆时,黑龙江旗兵见太平军“即走”,怀庆府团练首领李棠阶在记录八旗兵打仗无能,抢夺有胆的事实:“黑龙江兵(抢劫)尤甚,打仗则闻炮即遁,唯日肆搜抢,至民间桌椅门窗鞋袜等物,零星杂货皆掠卖之,竟至成市”。(《平粤匪方略》卷19)

黑龙江旗兵连桌椅门窗鞋袜都抢,打仗一开炮就跑,这样的八旗兵已经是腐烂到骨子里了。

八旗如此,那绿营呢?金田起义爆发时,清军向荣、周凤岐立刻率大军围攻金田,却接连多次被太平军打败,甚至太平军二、三千人都能打到桂林城下,清军三万多的兵力真是不堪一击。

清军绿营兵从人数、装备和补给上都优于太平军,却为何屡战屡败,不堪一击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绿营师老兵疲,相互拆台,见死不救。清朝的绿营兵堕落是从乾隆末年开始的,绿营兵师老兵疲,成为一害。尤其是在作战时,相互之间拆台,见死不救最为严重。曾国藩曾指出:“今日之兵(指绿营)极可伤恨者在败不相救四字。彼营出队,此营张目而旁观,侈口而微笑,见其胜则深妒之,恐其得赏银,恐其得保奏,见其败则袖手不顾,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救于生死呼吸之顷者”。从曾国藩的描述来看,这哪是友军,完全是坑一样的队友;见友军作战不但袖手旁观,还笑看友军血战,即使友军全军覆没了也不救,要是友军胜利了就嫉妒。在向荣、周凤岐、乌兰泰等部率兵围攻金田时,清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各自为阵,甚至害怕友军抢了功劳而处处掣肘。

二是军队官僚化气息严重,士兵战斗力极差。绿营兵建立时间久,改革积习却并没有跟上步伐,绿营成为了军官和士兵升官发财的门道。于是,绿营衙门气息严重,军队严重官僚化。江忠源在评论绿营的这种习性时指出:“无事则应对趋跄,务为美观;临阵则趔趄败退,专捡便宜,论功则多钻营,遇败则推诿”。胡林翼也认为:“额制之兵,无一可以御侮者,以其巧猾偷惰,积习已深。”(《胡文忠公遗集》卷54)李鸿章则更加直截了当:“绿营习气太深,兵力大半骄惰,将兵又不一心”(王先谦《咸丰东华录》卷14)。贪生怕死,贪功夺利是绿营兵的一大特色。在向荣率军与太平军在官村之战时,就有士兵因惧怕而畏缩不前,前队士兵还未与太平军接触,后队便已经溃败。在一次战斗中,绿营有五百人被杀死,其中三百人竟然是因为前队溃败而害怕跳崖身死。如此队伍,果真是不堪一击。

三是绿营军纪败坏,双枪兵疲弱无能,时常内斗。绿营兵中,不少士兵都吸食鸦片,“其中,川、黔、皖各省兵更是疲弱,复沿途骚扰。”“绿营全无技艺,临阵全靠炮火”从这些记录我们可以看出,绿营兵有不少大烟鬼,而且贪生怕死,每次打仗都是隔远远地放炮,也不管打不打得到人。一旦敌军靠近了,就丢弃枪炮逃跑将兵器全数给敌人。在金田围剿太平军时“楚兵与黔兵不和,镇篁兵又与常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