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万亿市场”的冰雪经济泼个冷
发布时间: 2023-07-11

随着谷爱凌的夺金高光出现,冬奥会的热度持续升温,背后展现的是以滑雪为代表的冰雪经济在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将在2025年争取实现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不过,在网上一片唱好的时候,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和相关资料,反倒想给大家泼一盆“冷水”,让大家冷静的同时,说不定也能有些启发,冷水速冻成新的雪花。

滑雪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极限运动

滑雪危险吗?其实数据上看,滑雪的死亡率上很低的,只要你保护得当。当然这个数据因不同地方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传统的北欧、加拿大这些的冰雪强国的受伤、死亡率比较低。不过,大家别忘了一直没回过神来的车神舒马赫、断了好几次骨的谷爱凌,酣畅淋漓滑雪体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风险:

当你是新手的时候,你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而受伤,而滑雪这些运动最容易受伤的便是脑袋;当你滑得越好,阈值就会提高,你就越想去挑战高难度的场地和动作,受伤的风险就会越大。

滑雪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头

滑雪很贵

户外滑雪不是一个四季运动,这就导致了很多资源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闲置的,对于人来说,门票贵、器材贵、教练贵的问题是最直接的。而室内滑雪场或者人工造雪的场地,现在有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那就是耗能。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成本的急剧上升,这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初步了解,一台造雪机每小时耗电22度,一个小型滑雪场需要3~5台,北方大型的则需要20台左右,而它们每个晚上都要开足马力造雪,不然雪就会变黑。那就是至少每天消耗500~3000度电左右。

另外,造雪机的耗水更为惊人,一小时会消耗18吨的水。而且别忘了,只能在零度以下才能造雪,这就意味着南方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室内滑雪场,在维护低温环境上有着不小的代价。

同时,高端的滑雪场资源稀有,议价能力高,虹吸效应强。

耗时长,折腾

滑雪是一个场景消费,不是来了鞋子一拖就可以滑了,你得先购票、预订时间、租设备、换设备、新手还得找教练,经常一大早出去,晚上才回来。这也意味着,来一趟不容易,消费门槛会比较高,不是每一个人对于这个精力和金钱去参与到这项运动上去的。

但反过来想想,有钱有闲又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年轻人,不就是现在资本最好的标定吗?只不过,这个市场能有多大,怎么去参与,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