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刘备称帝之前,一连失去了10位能臣猛将,一个比一个令人惋惜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刘备称帝之前,一连失去了10位能臣猛将,一个比一个令人惋惜吗

219年秋刘备进位汉中王,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三分天下有其一,除了刘备自己的百折不挠和坚韧不拔之外,和他麾下一大帮跟着他打天下的能臣猛将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不过刘备称帝之时有不少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或者投降他国,今天就来说一说一下刘备称帝之前,一连失去了10位能臣猛将,一个比一个令人惋惜。
庞统
庞统是刘备攻取西川的策划者和执行者,214年进攻雒县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庞统之死对刘备大业的影响颇大,其他的不说如果庞统不死,他和诸葛亮势必有一人会和关羽一同留守荆州,关羽身边最缺乏的就是重量级的谋士,他们两人无论谁留守荆州,后面的局势可能都会有很大不同:关羽未必会死,荆州也未必会丢失,刘备也用不着伐吴导致夷陵之战的大败而归。
关羽和关平父子
219年5月刘备拿下汉中,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从日后的战局发展来看,这是一场比较仓促的战役,整个大战期间都是关羽的荆州兵团在作战,刘备的益州主力兵团没有及时派兵支援(和战局发展太快有关系),荆州兵团实力不足以同时应对孙权和曹操,双线作战必败无疑,220年初关羽兵败和其子关平一同被杀。
潘濬(潘浚)
219年襄樊之战改变了蜀汉很多人的命运:有的战败被杀、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投降、有的逃出生天,潘濬是蒋琬的表弟,在荆州出任治中从事,和关羽不睦,襄樊之战被俘后投降东吴,之所以只说潘濬不提同样投降的糜芳和傅士仁,一是因为性质不同,二是因为潘濬的能力强多了,他在东吴如鱼得水,最后官至九卿之首的太常。
法正和黄忠
刘备能拿下汉中,法正居功至伟,所以汉中之战后刘备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地位其实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惜220年去世,死后被追谥为翼侯。
同年去世的还有官居后将军的老将黄忠。
霍峻
三国擅长守城的名将不少,霍峻是其中翘楚:212年刘备和刘璋闹翻脸后采用庞统之策一路南下进军成都,当时刘备在西川只有唯一的一个根据地葭萌关,刘备只给了霍峻几百人让他把守此关,霍峻不负众望坚守葭萌关达一年之久,并击败了刘璋一万多人的进攻,可想而知如果葭萌关失守,刘璋南北夹击刘备危矣!不得不说刘备看人眼光确实很准。
可惜霍峻在刘备入主益州三年后(217年)去世,否则霍峻肯定会成为蜀汉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将,多说一句的是霍峻的儿子霍弋也是一位名将。
刘封和孟达
220年刘封被刘备赐死,刘封之死主要有两大罪状:一是襄樊之战拒绝出兵救援关羽,二是丢了东三郡,其实如果他没有刘备收养的长子这个身份,刘封未必会死。
孟达之所以叛逃有三个原因:一是劝阻刘封出兵救援关羽,怕刘备秋后算账;二是受到刘封的欺凌,三是法正的去世,尤其是第三点,如果法正还在,以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以及孟达和法正的良好关系,孟达有惊无险也就犯不着叛逃到魏国。
董和
董和也是刘备阵营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刘备入主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府事务,可见董和地位确实不低,诸葛亮出任丞相后曾说过:“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刘备入主益州是214年,诸葛亮出任丞相是刘备称帝的221年,由此可见董和肯定是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去世了。
董和、法正、孟达三人都是东州军的重要人物,结果刘备称帝前一个叛逃,两个去世,东州军的实力由此逐渐式微。

让近十万精锐化为乌有,伐吴的刘备损失有多惨重

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7月正式出兵大举伐吴,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吴境,孙权在向曹丕称臣避免了两线作战之后,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迎敌,222年8月双方在夷陵交战,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

夷陵之战的惨败对蜀汉的影响极其深远,战前刘备实力一度达到顶峰,战后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刘备伐吴损失有多惨重?近十万精锐化为乌有,中生代大将差点被团灭。

因为魏延需要镇守汉中以防曹魏,马超要协助魏延加上当时可能有病在身,赵云需要坐镇江州以随时策应成都、南中和永安(白帝城)三地,所以魏延、马超和赵云这三员虎将都没有随征东吴;刘备出师不利,镇守巴西郡阆中的张飞率兵亲来汇合却被部下所杀,张飞出师未捷身先死,刘备痛失一员虎将,张飞也是刘备伐吴中损失的第一位大将。

跟随刘备出征的大将有哪些人呢?有名有姓的至少有十几人:廖化、冯习、吴班、张南、傅肜、沙摩柯、程畿、赵融、辅匡、王甫、黄权、马良、陈式、庞林、史合、杜路、刘宁等等,那么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死于夷陵之战的有冯习、张南、马良、傅肜、沙摩柯、程畿、赵融、王甫等人(其中王甫是襄樊之战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沙摩柯则是被马良说服协助刘备的五溪蛮首领,赵融当时和廖化、傅肜等人是别督,如果他没有战死,后面肯定会提及,但是夷陵之战后史书未见其踪影);投降东吴的则有杜路、刘宁两人。

夷陵之战前刘备为了防备曹魏可能的偷袭,于是派黄权屯兵江北,《三国志》记载:“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陆逊火烧连营之际黄权被堵在江北无法撤回白帝城,又不愿意投降孙权于是就率部投降了曹丕,那么他带走了多少兵马呢?

王沈所著《魏书》记载:“权及领南郡太守史合等三百一十八人。拜权为侍中镇南将军,封列侯,即日召使骖乘;及封史合等四十二人皆为列侯,为将军郎将百余人。“

《三国志》记载:“统弟林(庞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钜鹿太守。“

除了黄权之外,史料中还提到了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史合,另外一个是庞统的弟弟庞林。三百一十八人和四十二人肯定是黄权军中有一定地位的将佐和准备夺回荆州后在荆州为官的士人,黄权屯兵江北以防曹魏兵力不会太少,保守估计至少也在五千到一万人之间。

当然也有四人逃了出来:第一个是廖化不必多说,第二个是吴班,因为后面诸葛亮北伐期间吴班还立有战功,最后官居骠骑将军;第三个是陈式,因为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率军攻取了武都、阴平两郡的大将正是陈式;第四个是和廖化同为别督的辅匡,辅匡后面在蜀汉官居镇南将军。

所以这样盘点下来,投降或战死者有名有姓的就有黄权、庞林、史合、杜路、刘宁、冯习、张南、马良、傅肜、沙摩柯、程畿、赵融、王甫等人,包括张飞在内至少有十余人了,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蜀汉中生代的精英,也是刘备打算重点培养的人才,可惜一场大战下来几乎被团灭,只逃走了寥寥数人而已。

除了大将之外,刘备损失了多少兵马呢?演义中说刘备“统精兵七十余万”这个肯定是太夸张了,但是刘备大举伐吴十万兵马估计还是有的,因为《傅子》记载:“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光是战死的就有八万多人,再加上黄权投降曹丕带走的五千到一万人,这样加起来刘备近十万精锐化为乌有,蜀汉的实力也从拿下汉中之后的巅峰时期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刘备自赤壁之战后十几年的心血也付诸东流,这样的代价对刘备和蜀汉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

伐吴的时候刘备带的十大上将,哪一位死得最让人遗憾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前期可以说打的曹仁毫无还手之力,而且擒获于禁和斩杀了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想迁都。然而,好景不长,曹操和东吴联合起来,对关羽夹击,尤其是东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