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哪个危害更大?部队士兵考军校如何做到“学”和“思”相结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哪个危害更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随后,一些古代的学问家根据亲身实践和体会,对孔夫子的读书方法作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熟读精思”、“好学深思”的观点。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熟读,就是说要把所读的书翻来覆去地读,直到读得烂熟于心,能够全面地掌握其精神、实质。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经验证明,有许多书读一遍两遍还读不懂,读四遍五遍就读懂了;有的书昨天读不懂,过些日子再读才读懂;也有的书似乎已经读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实际知识,再去读,才真正读懂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特别是经典著作,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读书还必须伴随着思考。这是因为有些书特别是经典名著的内容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读者通过一番联系实际以及联想、查询、思索的功夫,才能打通关节,对书中的观点心领神会,弄懂弄通。另外,书有优劣高下、好坏真伪之分,所以书上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孟子说:“吾于《武成》,取二、三军而已矣”。那些没有“取”的,自然是孟子不信或存疑的。因此,我们读书应开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有的作者为了说服读者,往往会杜撰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拈来一些对己有利甚至以假乱真的材料,力图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如果我们读书时不思考,就难以辨别真伪是非,那就难免上当受骗。

可见,读书少不了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思之越深,析之越透。多思、精思,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对书中的知识真正做到“弃其蹄毛,汲其精华”。 读书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历史唯物观点、辩证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历史上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是深有体会的。有位学者说:读历史书的大毛病,在于“记忆事实,而不深究其所以(不深究各个朝代的治、乱、兴、废的缘故)。”他很赞赏古代名儒程伊川、王夫之的做法:他们“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其成败,然后再看;有不合处,又更思之。”这是训练独立思考的一种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思、精思、善思,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样的读书才会大有收获。

部队士兵考军校如何做到“学”和“思”相结合

“学”是学习,“思”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容易困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却又会陷入困境。那么部队平时训练任务繁重,还有岗位执勤,战士们打算考军校,该如何学思结合呢!

一制定学习计划

很多战士都会利用午休、晚自习等业余时间进行复习。有时候压力一大,不知道该学习哪些知识,变得有些盲目。这时候如果提前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搭配时间,就知道该学哪些内容。有目的学习,才会提高效率,收获更多。

二结伴而行,互相弥补

找个志同道合的战友,互相监督鼓励,共同学习提高。切不可敝扫自珍,要知道你的对手可不是你的战友,而是全军考学士兵。教会战友的同时,也能够加深自身印象。战友也会教导你所缺乏的知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一失,关键时刻战友给你补上。

三虚心请教

现在大学生士兵逐年增多,可以虚心请教学历高、学习好的战友,请他们帮忙辅导。也可以找刚下来实习排长,他们不仅学识渊博,也有丰富的考学经验。要做到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四调整心态

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了,不要有太大的心里负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轻装出发,才会收获更多。

最后祝战友学有所成,成功迈入军校的殿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的是学习方法,讲明了“学”与“思”的辩系

学与思是非常有必要联系起来的。出自于:《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

其实,这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论证二者的关系的。比如,我们上学时学习的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不去思考,不能够举一反三,联合生活实际,那么,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买菜几斤几两有时候都分不清。可能这个例子说的有点夸张,我再说一个例子,有多少人12岁后都还分不清水稻和小麦长什么样子的?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学而不思。

那么,我们再说说死而不学,我们总是去想为什么水可以发电,为什么太阳能可发电,如果不去学习物理知识,了解动能、电力,我们可能永远只活在自己错误的假象中。当然,生活中,我们需要去大胆的假象,而这个假象,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沿着科学的思路去设想,去证实。而不是,遇到啥事都能扯成“灵异事件“,或者是说出一些很可笑的“谣言”。

当然,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就像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千百年来的争辩一样。反正,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所以,学与思是非常有必要联系起来的。

请教:我这样理解孔子的“学+思”之说您认同吗请指教

你太谦虚了。

你的理解,我认为很深刻,非常棒。

只是我不理解,背诵和死记硬背的关系;背诵与思考是矛盾的吗?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学生机械识记能力强于意义识记,要不要多背一点呢?大脑内存空空,如何运作思考?又思考什么呢?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为了肯定一种,就一定要否定另一种,甚至是否定其他种种而唯我独尊。惑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