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制度到底是8个旗还是“24个旗”有何依据?满清的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两者有何差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代八旗制度到底是8个旗还是“24个旗”有何依据

入关之前为满洲八旗,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每旗原则上是25个牛录,每个牛录300人,共7500人,后来也有改变。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发生了改变,又加入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样总共是24旗。

满清的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两者有何差异

我国历史上女真人建立了两个王朝,一个是在两宋时期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另一个是明末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政权,也即后来的满清政权。根据史书记载,建立金朝的女真人推行猛安谋克制,而建立后金的女真人崛起则靠的是著名的八旗制度。这两个制度有何关系,存在什么差异呢?

背景: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

这两个女真人崛起的法宝其实都是游牧民族狩猎的军事组织演化而来。从内容上看极其相似,都是兵民结合的军事化社会生活组织。

  • 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是两宋时期崛起的女真人的一种军民合一的制度。在两宋时期,生活在东北的女真人逐步崛起,他们以部落为单位相互兼并,逐步形成以完颜部为核心的大部落联盟,而完颜部推行从原始狩猎军事组织演化而来的猛安谋克制度来整合所有女真部落的力量。所谓谋克,大意是百夫长,所谓猛安,大意是千夫长,顾名思义就是在原始部落狩猎时代,能够带领人数多少的军事首领的称呼。到金朝建立前一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明确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则是明代中后期生活在辽东的女真人创立的军事组织。建州女真的领袖努尔哈赤崛起之初,整合内部编成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在实力急剧扩张之后,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和镶蓝四旗,由此形成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也是女真内部的兵民合一军事组织,平时八旗内都是民,战时旗内壮丁皆可为兵。

八旗制度是猛安谋克制度的继承

满清和金朝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他们本身就属于同一民族、同一文化。建立满清的女真人大都是金朝建立后留在辽东的女真人和金朝灭亡后逃亡回辽东的女真人的后裔。因此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本身就是他们的旧有传统。

在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中,因为人数增多需要统一指挥,因此自然就会选择和推举一个领导者来统一组织狩猎行动。在两宋时期,这个首领称之为谋克,即在百人左右的狩猎组织中担任首领,也即百夫长的意思。而在明末,这个首领的称呼则是牛录,因此八旗制度中这个百夫长类似的职务就被定为牛录额真。而因为部落兼并和战争的需要,以百人为组织的作战已不能适应需要,因此就可能会组织多支百人队伍一同作战,由此就产生了指挥多个百人队伍的军事首领,在金时称之为猛安,在后金时则是固山(由于作战时以旗帜为引导和区分,所以就用了满语中旗的意思固山来称呼,八旗即由此而来)。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过程中,先是以百人到千人的组织架构构建了自己的部队,并以黑旗为帜。后来因为统一了建州三卫,人口和军队数量增多,于是就增设了一直部队用红旗为帜。统一后的建州女真开始逐步扩张,于是努尔哈赤就参照猛安谋克制度组建了正四旗,到基本统一所有女真部落之后,努尔哈赤手中的军队已经扩张到七八万人左右,于是增设镶四旗。由此可知八旗制度就是猛安谋克制度的一种继承。

八旗制度是猛安谋克制度的发展

八旗制度相较于猛安谋克制度,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演进,特别是女真人已经不同于建立金朝时处于脱离原始社会后期不久的社会阶段,他们已经与汉文化交流融合了几百年,建立满清的建州女真也是长期与汉人打交道并多年受汉人管束。因此八旗制度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

  • 集权性更强:猛安谋克制度在千人级别的建制上的设置比较模糊,到进占中原之后,金朝的内部有了数量众多的猛安和谋克,这些谋克之上的管理就没有明确了。虽然肯定有相应的人去管辖,但是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设置。而八旗则在千人之上组织明确为八旗旗主,而且旗主之下设置了五位都统协助旗主管辖。这就让八旗制度下的众多旗民都有明确的制度进行管理,这就有效加强了对旗下兵民的集权和管理效率。

  • 职能更纯粹:猛安谋克制度到后期开始向地方治理制度转化,因为大量女真人随着金朝的扩张南下进入中原,因此猛安谋克制度又开始向管理地方的组织转化,他们不属于地方州县,自成组织,由猛安谋克制度来管理。按金朝制度谋克大体上相当于县级组织、谋克则相当于州郡一级。但是八旗制度则没有向地方治理体系转变,而是一直保持军事组织的特色,虽然也有管理旗民的职责,但是满清为维护广袤疆域的统治,在地方实行汉人行省制度管理,八旗作为常备军在全国腹地重要城市进行驻防,以达到以少数满人统治多数汉人的目的。

清朝下辖了10多万军队,组成了满洲八旗制度,为什么没有正黑旗

首先,我们讲一下清朝的起源。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是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明朝统治的晚期,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发动起义,与庞大的明朝展开了长期的战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建州女真与明朝的实力相差非常悬殊,似乎明朝辽东镇的驻军已经足以镇压努尔哈赤的起义。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努尔哈赤越打越壮,经历了萨尔浒、沈阳等几次战役之后,努尔哈赤建立了著名的后金政权。明朝方面屡战屡败,不得不开始进行战略防御,再加上自身内部出现了阉党和东林党的内讧,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实力。

随着自身势力的扩大,努尔哈赤开始了政权正规化的过程。 起初,后金政权的管理非常松散,为了加强自身内部的管理,努尔哈赤利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方式,建立了红、白、黄、青、黑5旗。在金庸先生的作品《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也是采用了五旗制度。在明朝和朝鲜王国的历史中,都出现了后金军队使用黑色旗帜的记录。但是几年之后,双方军队都发现后金军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公元1601年,后金政权进行了一次军事改制。原来的5旗制度被改成了4旗制度,其中,黄旗、白旗和红旗没有发生变化,青旗和黑旗被合并成为新的蓝旗。

原本在战争中,后金军队经常发动夜晚投降。在漆黑的晚上,青旗和黑色实在很难分辨,不利于指挥和调动。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清朝把青旗和黑旗合并为了蓝旗。后来,随着自身地盘的进一步扩大,原来的4旗已经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因此,后金政权又把4旗改成了8旗,分辨是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正白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和镶红旗,历史上著名的八旗制度最终成型。在后金政权崛起的过程中,招抚了很多明朝的降军,也就是汉人部队。起初,为了与自己的满洲八旗军有所区别,后金政权下辖的汉人部队采用了黑色旗帜。

到了皇太极执政时期,此时的后金政权已经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蒙古各部成为了后金政权的盟友,后金政权开始主动进攻明朝。在这一阶段,后金政权下辖的汉人军队已经大幅度增长,单一的黑旗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皇太极仿照满洲八旗,建立了汉军八旗制度,原来的黑旗制度被撤销。由于自己军队中,有大量的蒙古骑兵加入,后来又建立了蒙古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成为了清朝入关之前的基础力量。皇太极把国号改成了大清,寓意自己与明朝平起平坐。

所以说,清朝曾经存在正黑旗。但是随着作战的需要和管理方面的不同,黑旗制度最终被撤销。在清朝的统治稳固之后,如果成为旗人成为了一门艺术。当时,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在很多方面的待遇都不一样。例如乾隆时期的权臣和珅,一直自称为“奴才和珅”,而纪晓岚只能说“臣纪昀。”但是,那些拥有突出贡献的汉族官员可以被抬旗。例如年羹尧,最终被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