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干部述职报告(学校中层配置数量有文件规定吗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学校中层配置数量有文件规定吗

没听说有职数规定。但总感觉大多数学校里领导职数过多。据了解,大多数乡镇初中学生人数只有几百人,老师50人左右,但领导人数却多达十几,甚至二十人。校长、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后勤副校长、业务副校长、政教副校长、安全副校长、人事副校长、政教主任、业务主任、后勤主任、师训主任、团支部书记、各年级主任、各科教研组长等等明目众多。按理说,这样人数众多的领导干部队伍应该对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毕竟一个领导带动两个老师不就完了吗?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一是领导干部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个别领导水平远低于普通老师,这样的人怎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呢?二是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比如每一位主任都对应一名副校长,通常情况下,家是副校长当,活是主任干,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互相扯皮。三是在绩效考核时,领导干部按职位高低有对应的加分,最终结算分数排在前面的大多是领导,这样的结果往往不能服众,老师们怨声载道,势必会影响工作情绪。

记得,二十年前的初中学校里也就三四个领导:校长、副校长、主任、会计各一名,那时工作不也开展的井井有条吗?希望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精简干部职数,让更多的人把精力用到教学上。

学校现在为什么没人愿意干中层领导

哈哈,我就是从中层“退休的老干部”,在这方面有点发言权。学校中层干部没人干,这个答案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并不是普遍性。先说说我是怎样上去的,因为教绩突出班级量化积分也遥遥领先,所以被选拔为年级主任和另外一个主任,直辖管理12个班级,共600多名学生。

整个年级教学常规的开展布置落实监督评比,几乎都是两个年级主任的工作内容,有时候还要处理突发事件:比如,其它班级出现打架斗殴现象了需要及时处理;各种大小会议需要随时开展……工作繁杂,任务重。我们两个除了担任年级主任,都是担任主科,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王老师担两个班的数学兼班主任,有时,自己的正课不能上,不得不随时停下来处理年级事务。

每月的补助是300元,付出与收益远远不成比例。

开始考虑到的不是报酬,既然是领导“重用”,“士为知己者死”就要干好。

任务重,身体累这些都不是我辞去班主任的原因。

真正原因是80岁的母亲体弱多病,在省会动手术期间,我请假时年级工作又推脱不掉,加上王老师的家人也同时住院,我们也几乎忙到崩溃,我们两人都是流着泪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奔波。

学校对我们的请假也不是十分的乐意,真是每天过得度日如年万箭穿心,就这样,在学校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俩同时辞掉了年级主任。

不过这是四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学校中层领导的任务分工、地位、待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年级主任增加到每年级四人且分工明确:分担卫生、纪律、教研等杂物各司其职,劳动量减少了很多。

2.报酬待遇有所提高。经济上年级主任补助翻倍了,根据担任年限增加了个人量化加分,荣誉证件优先、晋级有所倾斜,现在中层年级领导成了学校的香勃勃了,有的教师开始踊跃报名,并不存在没人干这种现象,甚至有的中层领导德才不配位,但是能上不能下。

一句话:能者多劳,劳有所得;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学校里是班主任辛苦还是中层领导辛苦

各自有难处,班主任辛苦,中层领导也难以轻松。

班主任辛苦,显而易见,所有学校工作,都通过班主任来完成。

中层领导的工作,看似轻松,但上有校长辖制,下有教师掣肘,很有风箱里老鼠—两头受气之感!

不过,那些一周上不了三四节课,常日只是盯着老师、学生的中层领导除外,因为他们不干正事,又享受待遇最高教师都企盼的待遇,这样的中层领导,貌似工作,实则养老,辛苦与他们不沾边。

再者,中层领导,上课不多,管理的仅是一个年级或者学校工作的一个方面,工作范围较为单一,不像班主任,哪个领导的话都要听,哪个领导安排的工作都要做,而且还不能耽误了教学!身心俱疲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当然,本身担任正常教学任务,额外兼任学校中层领导,这样的中层领导,辛苦程度不劣于班主任!这种情况毕竟少数,代表不了中层领导阶层。

所以,班主任的工作,远比学校中层领导辛苦的多!

校长如何激发中层干部士气

我原先的校长就很厉害,至今被我们老师歌颂,他在的时候大家好像感觉都欠他很多,埋头苦干,拼命工作,学校成绩遥遥领先。

校长没来的时候,乡镇学校,老师们得过且过,教学成绩稳定在全县倒数。

突然换了个校长,大家也没在意,照样各干各的,校长看见乐呵乐呵的,只笑不说话。

一个星期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布一件事,取消打卡考勤。这就意味着老师们可以随时离开学校,校长说,如果大家有事,不耽搁教学的前提可以直接离开,出了问题我一人承担。大家觉得这个校长很霸气。

然后做的第二件事,取消不必要的会议,有事群里通知。

第三件事,每天早上看见他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和老师,笑迷迷的,一直到他走的那天。遇到老师迟到了,总是问遇到什么困难了,有什么他可以帮助的。久而久之,大家再也不好意思迟到了。

第四件事,真心帮助每位教师。有个教师生病了,请假一个多月,按照规定,找不到人替代,就是扣除他的绩效工资。他二话不说,自己扛起来,还时常如他家看望他。有个教师父亲过世,还是他托人找的墓地,据说是他准备留给他父亲的。

第五件事,召开了第一批斗他的大会。那次咱们学校联考,又考了倒数。他在会上,没有批评老师一句,错都是他的,没有带好大家,没有想着大家,整整说了一个多小时,这是他开过最长一次会议。最后好多老师都不让他说了。

从此以后,大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心扑在工作,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进展,一步一步取得县里前列。

后来,校长要调走了,默默的走了。不过,临走的时候还把老师的宿舍楼装了热水器,帮有个教师的孩子解决了上学问题。

然后,来了个新校长,第一件事,严格考勤,大会小会批评老师,老师们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学校又一步一步成了县里倒数。

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中层领导干部消极怠工,该如何处理

学校的中层干部消极怠工,这种现象可能还不是少数。我不知道题主说的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可能都差不多吧。我就以大学为例,说说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状态。

第一,大部分中层无职称

在大学里面,除了少数几个部门负责人是必须有专业技术职务,其他部门对此没有要求,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中层干部中,只有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明确必须是教授担任负责人。其他所有部门都没有明确要求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其他部门很多负责人都是纯行政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管理,没有科研任务。也就是说,这些人,除了上班干完基本工作,下班就不会有任何事情可做。所以他们大部分都是以多做不如少做的心态,少做少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