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意思

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就是说努力的时候很艰辛,但并不为人所知。等到取得功名的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了。

拓展资料:《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创作的一部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为勇敢,突然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

刘双是个傻乎乎的壮丁,当年如果不是哥哥逃脱的话,哪轮到他名噪一时?

一九三七年冬,家有两男的刘家必须出一个壮丁,按说哥哥年满二十,轮不到刚满十五的弟弟当兵,但哥哥百般推脱,甚至以死相逼,弟弟只好顶上。

部队在大别山一带转战数月,武汉失守后只好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刘双随班长及十来个兄弟在白雀园一带活动,负责锄奸及敌后破袭。当时,白雀园驻扎一个汉奸中队,在几个日军的带领下“清乡”,汉奸中队长叫李兴固,和刘双是同乡,按辈分,刘双该叫他表叔。班长听说这层关系后,觉得可以利用,便问刘双是否想立功,立功就可以领赏,可以娶媳妇,刘双咧咧嘴,谁不想立功呢?班长说,改日让他带着枪,去“投靠”他表叔,然后见机行事,来个里应外合,端掉这帮狗日的。

那时,敌我都在争相瓦解对方,我们在争取伪军,说是投诚的赏大洋,带枪的赏官;敌方也在争取我们,扬言带人带枪来投的赏金条、赏女人!于是,一天夜里,刘双带着枪去找表叔的父亲,说是受不了山上的那份罪,要投奔“皇军”,见有人引见,鬼子们热情起来,表叔也显得十分有面子。刘双留了下来,但鬼子们不让他参加战斗部队,甚至连枪也不让他摸,只能在队部里当“火头军”。日子久了,伪军们再也没有提防刘双,队部可以随便出进,甚至是放弹药的地方也能随意出入!很快,刘双藏了十来颗手榴弹,他在寻机大干一场!

当日离开班长时约定,如果决定动手,刘双便把鬼子队部面前山上松树上的一个喜鹊窝拆掉,大约腊月初二,外出的鬼子伪军陆续回来,并且据说最近没有外出的任务。于是,刘双决定动手,中午拆掉了喜鹊窝,说是弄些柴火烧锅,鬼子伪军没有一个人在意!入夜,除了几个站岗的伪军,其余的都呼呼大睡,按例,刘双要为站岗的弄夜宵,于是,假装洗菜,悄悄拿出手榴弹,溜到屋的后墙边,那里有提前扒松的一块土坯,又顺势扒下几块,直到露出一个大洞,可以清楚地听到鬼子和伪军们的鼾声,那里并排睡着三十多个鬼子和伪军!没容多想,刘双将十来颗手榴弹悉数塞进去!随着几声巨响,埋伏在四周的自己人冲了上来,很快解决了漏网的敌人!

刘双出名了,当时战区的主官甚至和他留影纪念,一时名声大振!本来可以提干,弄个一官半职,但刘双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加上又在另一次战斗中负伤,于是,带着一些奖赏复员回乡!

如果这一次是勇敢让他出名的话,抗战胜利后他的表现更让人称奇!刘邓大军南下时,战乱又起,人们纷纷逃难,但刘双又主动支前,并大方地献出了自家的财产和粮食,算是参加了革命队伍,直到一九七九年以正处级离休,而他的哥哥六八年去世,到死还是一个农民!

勇气成就了傻乎乎的刘双,不服不行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