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资料有哪些(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是新年,大年,新岁。古时候春节曾经专指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也被看成是新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春节)。

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来历有很多记载或者传说,由于本人知识浅薄,暂且不讨论。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假日。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施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以示庆祝,这些活动都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祈愿安康等等为主要内容。

年节(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然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只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日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开始起,人们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西周初年,已经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祭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等各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要齐想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对过去一年的关照,祁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是合家团圆,敦亲睦族,祭祀列祖列宗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摆)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到晚上23点正月初一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春)的活动达到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敬神佛,祭列祖列宗,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然后再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过了正月初一,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欢庆新年……

虽然古人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是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新年才算结束。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归纳为:杀猪宰羊,喝好酒,吃美味佳肴,扫尘,穿新衣服,接灶神,守岁,发红包,拜年,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挂年画,放鞭炮,看春晚,敬神,祭祖,接财神,耍狮子,舞龙灯……等等习俗。

在外工作的朋友们,年关将至,回家过年,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春节的习俗很多,不胜枚举,各具民族特色。小徧阅历有限,欢迎网友补充点评,谢谢。

注明: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谁知道春节的来历

相传四兄弟都娶了媳妇,一个家族在老一辈周围生活的很融洽。四兄弟每人刚好有3个儿子,加一起正好有12个男孩子,一愰12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

这年天气温暖的时候由爷爷主张,12个孙子都出外找活干挣钱回来娶媳妇,只要赚到二两银子就可以回家娶妻。

说来很神奇,12个兄弟中的老大刚好30天,就乐呵呵的拿着二两银子回来交给了爷爷,爷爷张罗给大孙子娶了媳妇。之后老二、老三……都陆续相隔28一30天拿着银子回到了家,12弟回来的最晚,一直到离家时那个温暖的季节,才拿着二两银子回来,惭愧的对爷爷说;“都是孙儿太笨,给人家放了这么久的羊才赚够这二两银子。”爷爷说;“你们12个兄弟一个不少的都回来了就好,今天就杀猪宰羊庆祝团圆!”于是杀猪的杀猪,宰羊的辛羊,把这个日子订为“春节”,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爷爷按照记载算了又算,12个孙子从一起离开家之后,都是相隔30天一个一个回来的,等最后一个孙子到家这天一算,正好是365天,于是就把这弟365天最后一天订为“年”,把一年中的30天分为一个月,12兄弟划分为12个月,四个儿子分成四季;老大性格温和订为“春”,老二对人热情订为“夏”,老三对人不冷不热整天绷着脸订为“秋”,老四脾气暴躁就订为“冬”,这样就有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而春夏秋冬哥四个每人都有3个儿子,因此每季各占3个月。

这个“春节”的日子就成了这个家族的团圆日纪念日,之后人们都跟着这个兴旺的家族过起了春节,可人们把吃剩下的猪羊肉等好吃的放到外面,总是引来豺狼虎豹等一些野兽到家来偷着叼走,于是人们就夜间敲打石头吓唬它们,于是就有了“除夕夜”的叫法。后来发明了锣鼓,于是人们就敲锣打鼓的吓唬它们效果不错。后来又发明了火药制造出炮仗,于是除夕夜人们又开始燃放炮仗吓唬它们……后来人们建筑的房屋院墙提高了,那些野兽也无从下口,就在也不来扰民了,但人们觉得过年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燃放鞭炮很喜庆,于是这些风俗就流传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完善了一年四季,日日月月,礼拜天的划分等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