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最值得看的作品(好书推荐 迟子建的《逝川》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好书推荐 迟子建的《逝川》

迟子建,父亲为之取名于曹植的字“子建”,果然才华横溢。迟子建成了继萧红之后的第二个著名东北女作家,她擅长以细腻的笔触,童年视角描写东北深山幽谷的农村生活,这点和萧红有共同之处。不同的是迟子建的作品中弥漫着淡淡的悲伤却又不失温情,而萧红的作品却处处透露这悲凉和绝望。迟子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有着不一样深刻的情感。看完她的小说,你会有种想去漠河的冲动。

今日推荐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这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清新优美,内蕴丰富,意味深长,耐人寻思。《逝川》讲述了遥远北方渔村的逝川河流边,一个叫吉喜的女人一生的故事。

吉喜“发髻高绾,明眸皓齿”,会捕鱼、刺绣、裁剪、酿酒、织鱼网,还会接生。村里的男人没有不喜欢聪明能干的吉喜,可没有一个男人想要娶她。吉喜没有被她心爱的男人胡会娶回家,能起善射的胡会对吉喜说:“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所以,他娶了毫无姿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做老婆。

而吉喜能干了一辈子,孤独了一辈子,独自在逝川旁歌唱着,劳作着。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没有男人愿意娶漂亮又能干的吉喜?而他们明明很多人都喜欢吉喜啊?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逝川》这个故事美得像神话,却又充满世俗的人情味。这个故事有关于爱,有关生命的思考,吉喜纵然孤独,亦是美好而精彩。

迟子建小说有哪些 这些你都看过吗

1、《伪满洲国》是迟子建19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绘了日本占据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满洲国伪政权那个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代,写足了当时东北地区的人物生活。

2、《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3、《越过云层的晴朗》是2009年9月1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迟子建。

迟子建作品

迟子建最好看的书有:长篇小说《茫茫前程》,《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等,除此而外,代表作品还有《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候鸟的勇敢》等。

迟子建从遥远的北极村走向文坛,像一个陌生的精灵,带着极地乡间特有的气息,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风。

读者可以在这些作品里看到美感,一种散文化的风格,这是作家的人格魅力,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

她的作品有一种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产量较高,很有实力的女作家。

迟子建散文名篇

《群山之巅》、《越过云层的晴朗》、《迟子建随笔自选集》。 《群山之巅》是迟子建创作的作品,讲述了雪域北疆龙盏镇上三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故事。
小说聚焦于北中国松山地区青山县龙盏镇的边地民间,展示了时代大潮冲击下的众生相,历史和现实互相纠缠,人性善恶交织。

执着于发掘民间小人物的人性之光,展开较为严厉的现实批判,捕捉乡村传统文化最后一缕光芒,是该小说的主旨所在。

《越过云层的晴朗》——著名女作家迟子建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引起强烈反响。第一版五万册,上市不久就出现书源短缺的情况。

本书用第一人称生动地讲述了一条惹人喜爱的大黄狗涅槃的故事。

它跟随过六个平凡而奇特的主人:在人前从不说话却喜欢与狗说话的勤杂工小哑巴、年复一年含泪给陌生男人生孩子的上海女子梅红、对水性杨花的母亲恨之入骨的酒馆女老板赵李红。

我想知道迟子建有哪些好看的长篇小说

《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长篇有:《茫茫前程》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晨钟响彻黄昏》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热鸟》
明天出版社
1998

  《伪满洲国》
作家出版社
2000

  
著名作家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
《树下》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

  《越过云层的晴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树下
《花城》
1991/6
  晨钟响彻黄昏
《小说家》
1994/5
  热鸟
《白花洲》
1997/4
  满洲国
《钟山》
2000/3-4
  越过云层的晴朗
《钟山》
2003/2
  《额尔古纳河右岸》
《收获》杂志
2005.6期

迟子建《逝川》读后感

  泪鱼是多么了不起, 比人小几百倍的身子,却能岁岁年年地畅游整条逝川。而人却只能守着逝川的一段,守住的就活下去、老下去,守不住的就成为它岸边的坟冢,听它的水声,依然望着它。

   迟子建《逝川》读后感

  艺术家的丰富性体验,指的是艺术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内心的感受。丰富性体验是一种欢悦、幸福的体验,它使艺术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的心灵的美好。艺术家在自己的生活中,往往既体验过深深的痛苦,也体验过欢乐。他们的一生往往有过不幸,也得到爱的温暖、信任和尊重。这种体验成为他们心灵的宝贵财富。

  评论家谢有顺曾评价迟子建的创作态度是“忧伤而不绝望地写作”。“忧伤”是迟子建作品弥漫着的一种气息。在迟子建看来,这种“忧伤”表现在对生之挣扎的忧伤,对幸福的获得满含辛酸的忧伤,对苍茫世事变幻无常的忧伤。“不绝望”可以理解为,对生之忧伤中温情亮色的感动,对能照亮人生的一缕人性之光的向往,这些,是人活下去的巨大动力。

  迟子建天性喜静。大部分时间在写作、阅读和散步中度过。她想念古人的生活,优雅、闲适、和自然亲近;不喜欢大都市,觉得城市的热闹只是表面的五光十色,反而边远的小村庄,生活更本真、更富趣味些。比如家乡大兴安岭,每次回去都有归属的感觉 。

  艺术家的丰富性体验,尤其是童年时期对爱的温暖的体验,是他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迟子建在中国最北端的雪地里长大,漠河、北极村、冰封的黑龙江、雪泥路上的马车构成她的童年。

  《逝川》虽然只是一篇短篇小说,却内蕴丰富。作者带我们走进北方渔村,走进一个神话般的故事,去感受在逝川这条河流边的美丽人生。在小说里可以很容易的就看到迟子建童年的影子,逝川、泪鱼、雪、渔民、阿甲村,这些都可以在迟子建的童年记忆里找寻到。逝川不仅仅是一条河,它还是迟子建温暖童年记忆的幻化。逝川拥有着平和温柔的性情“它的河道并不宽阔,水平如镜,即使盛夏的暴雨时节也不呈现波涛汹涌的气象”,就像迟子建的童年平静、温暖,充满深神奇的幻想。

  作者把阿甲村的故事穿插在雪的世界里。雪是整篇小说的一条引线,逝川里这种奇异的泪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一般都在初雪的傍晚从上游下”。纯白的雪、朴素的阿甲村渔民,都让人感受得到暖暖的感觉,这个故事带有一点点忧伤,但是它的忧伤是带着温暖的,它轻轻地软化着每个人的心。北极村的童年记忆给了迟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