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含义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含义

含义: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

扩展资料: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其实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如果不通过交战就能够使政的军队居服,这才是最高明的。

孙子崇尚的是军事谋略,而不是喋血杀伐,因面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攻城”的军事理论。

字面意思会用兵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坏别人的战略意图。伐谋其次的呢,就是破坏对方的盟军。

伐交再差点的呢,就尽量在野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伐兵最差的方法就是爬城墙去攻城,损失很大。

《孙子兵法》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也是先秦时期地域文化的珍贵结晶。长期以来,人们一般将它归入齐文化范围。

比较公允的意见应该是《孙子兵法》显示着多元综合的文化品格,它在弥漫着齐文化基本精神的同时,也带有深厚的吴文化特色,它的成书实际上是齐鲁文化与吴越文化碰撞、沟通、融合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古典兵学开放进取、兼容博采、随时创新的时代精神。

如何理解“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含义有哪些例子

《孙子兵法》里的《谋攻篇》讲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最上策是伐谋,然后是伐交,第三才动刀兵打,最糟糕的是攻城。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攻城。

上兵伐谋

“上兵伐谋”的意思是伐掉对方的计谋,伐是谓语,谋是宾语,伐掉他的谋,要打消他的计谋,目的是要把战争消灭在萌芽阶段。

  • 一种是伐掉他主谋的人,让他丢掉主心骨,就没法打了,没人出主意了。

  • 还有一种是伐掉他心头的念想,让他自己不想打了。

举个例子:

东汉的开国名将寇恂,去讨伐一个拥兵万人的叛将高峻,之前打了一年都打不下来。

寇恂大军一到,高峻就派军师皇甫文为使者来见,寇恂二话不说,把皇甫文直接推出去就斩了,然后让他的副使回去告诉高峻:“他的军师没礼貌,已经被我杀了。如果他要投降,赶快投降;如果不想投降,那就固守吧,看看能怎样。”

高峻马上就投降了。

寇恂手下的将领们就看不懂这是什么高招。皇甫文是军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怎么也不问他一句就把他斩了,然后叫高峻投降,他就降了呢?

寇恂解释,皇甫文是高峻的军师,高峻派他来就是来探我们的虚实。

“留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

如果留下他,放他回去,皇甫文一路来观察我们,他就已经想好了怎么跟我们打,回去他俩就商量,定计来对付我们。我把他杀了,高峻就没了主心骨,他就吓破了胆。这就是上兵伐谋,他伐掉了高峻的谋,这个谋就叫皇甫文。

其次伐交

伐交是要伐掉他的外交,破坏他的外交,绝了他的外援。

举个例子:

战国谋士合纵连横,苏秦、张仪都是干伐交的活。张仪伐掉楚怀王和齐国的外交联盟。

楚怀王是合纵抗秦的盟主,又和齐国结盟,这时他的势力在秦国之上了。秦国的丞相张仪为了破坏齐楚联盟,访问楚国,引诱楚怀王,说如果你跟齐国绝交,和秦国结盟,秦国愿献出桑榆之地六百里给楚国。

楚怀王为利益牵引,马上派人去跟齐国绝交。绝交后,又派一个将军去秦国接收桑榆之地。张仪称病不出,不见。

楚怀王检讨自己,张仪丞相是不是不信我?他再派一个勇士去齐国,当面辱骂齐王,让全天下都看到他跟齐国已经彻底闹翻,来取信于秦国,取信于张仪。

齐王莫名其妙受到这么大的侮辱,勃然大怒,不仅跟楚国绝交,而且马上转头,他先去跟秦国结盟了。

这时张仪病好了,接见楚国的使臣,兑现承诺,给楚国桑榆之地六里。之前答应的是六百里,这时候只给六里。楚怀王发现被骗,恼羞成怒,发兵攻打秦国。但是没有齐国联盟,他哪里打得过秦国呢?楚国大败,就此衰落。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动刀兵里最糟糕的是攻城,因为攻城的代价最大。《孙子兵法》说,攻城是万不得已之法,因为你要准备各种攻城器械,这得三个月时间,挖战壕,堆土坡,构筑攻城阵地,又是三个月。久攻不下,主将暴跳如雷,失去理智,哇哇叫着让士兵冲锋,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攀援而上,结果被杀掉三分之一,城还是攻不下来,这样的战例比比皆是。所以说,攻城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攻城是下下策。

举个例子:

民国名将傅作义,他一生最大功绩是向解放军献出了北京城,让北平得以和平解放。而傅作义最厉害的就是守城,他是民国守城第一人,成名作就是涿州之战。

直奉大战,那时候傅作义在阎锡山麾下。敌方奉军得胜,但是傅作义率一支孤军守涿州城,内无粮草,外援断绝,但他就是不投降。奉军五万人攻他几千人,攻了两个月,攻城总指挥张学良,飞机大炮燃烧弹各种狂轰滥炸,恨不得把涿州都轰平了,傅作义还在守,奉军一冲上去,就被他打回来。

张作霖因此大为恼火,亲自上阵指挥第七次总攻击,他可没下令士兵像蚂蚁一样攀登城墙,他要给傅作义整点高科技,命令向城内发射了五百发毒瓦斯弹。他以为这回可以如入无人之境了,谁知步兵一攻城,城上依然枪炮齐发,还是拿不下来。

这回张作霖也服了。说咱不打了,围起来,饿死他!这时候阎锡山看到也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指示傅作义议和,傅作义接到上级指示,这才和张学良签了合议,开城投降。

由此可见,《孙子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