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思维导图(求读书笔记!急!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求读书笔记!急!

从小,我就喜爱读书;如今,读书更是我的一大嗜好。读书真棒!这是我内心的真切感受。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从印刷术发明以来,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当你读书时,你的思维在书中神游,你的情感在书中起落,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任何喜怒哀乐,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离婚》,《老张的哲学》;戏剧《龙须沟》,《茶馆》,《春花秋实》;短篇小说集《火车集》,《樱海集》等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知识经验的载体,它记载着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它可以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 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所以,读书对我们塑造和陶冶自身的品行,不断提高涵养是有极其有利的。读书又贵在专与恒,只有抱着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有所

收获。

12种阅读工具,你会用吗

      阅读教学,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作为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阅读需求了。在对“思维导图”不断改善的“新图表”,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学生通过填写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运用。这个过程使孩子的思维进程完全可视化,有着梳理和传达信息的作用,便于学习交流和反馈。

百变圆圈|1、圆中圆

      这类“新图表”大圆带着小圆,或大圆连接很多小圆,十分简单、实用。教学中,图形可以依据文本进行设计,具体叫法也可随用随取。如果学生是第一次填写的话,需要我们先示范,降低难度。一步步地,通过填写、交流、改进,学生逐步提取文本的关键信息,同时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比如下面的图表,可以取名“理由圈”。

      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丝绸之路》时,学生可先默读课文2~13自然段,再填写“理由圈1”,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时,为了充分感受严监生的“吝啬”与“小气”,学生围绕“有钱”这一关键词默读课文,搜集信息,填写“理由圈2”,证明严监生家的富有。学生发现主角那么有钱却还如此小气,更能体会到文本的讽刺效果,人物的形象也因此更加丰满。
      除了“理由圈”,我们还有“趣事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并填写“趣事圈”,品味太空生活的趣味。

      能运用“圈”进行学习的课文很多,教学时围绕关键词填写即可。比如二年级上册《北京》的关键词是“爱”,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的关键词是“亮”,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关键词是“美丽”,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的关键词是“明珠”,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的关键词是“色彩斑斓”......二年级上册的《我选我》,还可利用“理由圈”进行拓展练习,实现和口语交际的链接。

百变圆圈|2、组合圆

      这类“新图表”在拓展阅读、群文阅读以及片段对比阅读中常常用到。图中的交叉部分代表相同点,未交叉的部分代表不同点。学生通过填写“交叉圆”“同心圆”比较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异同,让它们各自的特点变得清晰、易懂。
百变圆圈|3、圆串圆

      三年级下册的《检阅》《争吵》等课文描写了角色的一连串想法。为此可设计一种“新图表”——“想法串”来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并让学生迁移运用到习作中,以“想法串”的表达形式描写心理活动,让习作明显增色。

创意方形|4、形象图

      图中的“人物”并不特指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根据文本和学情需要,图中各项内容都可进行修改和补充: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时,可设计为“闰土肖像画”;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赵州桥》时,可设计为“赵州桥明信片”;用于五年级上册的《松鼠》时,可改为“松鼠自荐信”;用于五年级下册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可做成“人物素描”;用于六年级上册的《詹天佑》时,可改为“年度人物推荐”。此外,还可设计成“成长档案”“×××大揭秘”等各种形式。

创意方形|5、对照表

      二年级上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二年级下册的《画风》、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的《妈妈的账单》、五年级下册的《将相和》……像这些文章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或对立,或并列,利用“对照表”就可清晰地了解两者间的关系和异同点,这对于文本的深入品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创意方形|6、线路图

        对于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样“移步换景”并以游览方式为叙述顺序的文章,可以设计一些表示“线路”的图表,如“旅游攻略”“导游图”“指示牌”……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创设学习情境。
创意方形|7、相似格

      对于片段结构相似的单篇课文或表达形式相似的群文,教学时可以尝试运用“相似格”介入阅读过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时,学生先默读第3、4 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完成“相似格”的填写;接着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讲一讲,突出“有趣”;然后通过“相似格”发现文本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如六年级下册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于文中的三个事例,也可以利用“相似格”进行梳理,继而发现写作的奥秘。

      再如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棉花姑娘》,学生在读好课文、充分理解后,借助“相似格”(见上图)可发现文本的表达特点,并进行课文复述。
创意方形|8、日志单

      对于长课文,学生需要把它们读短、读精练,表格的介入与梳理起到关键作用。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女娲补天》时,通过填写“女娲日志”,学生跳出文字进行直观的学习与思考。此外教学《西门豹》《夸父追日》等文本时都可以设计类似“日志单”的学习活动。
创意方形|9、概念图

      像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这类说明性文章,通过“概念图”的整理,学生能理清思路,产生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培养低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概念图”更是“班级读书会”交流课外共读书目时的必备良方。阅读《幸福的大桌子》时,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幸福”的概念图;阅读《火鞋与风鞋》时,可以制作“好父亲”的概念图。

曲线|10、情节梯

      针对四年级下册的《文成公主进藏》、五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等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文章,用画“情节梯”的方式来感知文本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时,学生默读3~8自然段,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它们写在“情节梯”上(建议用“谁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方式),并借助“情节梯”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曲线|11、情绪图

      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可让学生画一画“情绪图”,让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像心电图般直观呈现。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剥豆》时,可让学生画一画母亲的心理活动图,通过图式感悟母亲矛盾、纠结的内心。
曲线|12、鱼骨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