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坚持改革开放 不忘改革精神,就是对厉老最好的怀
发布时间: 2023-07-11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2023年2月27日19时点31分“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先生(图据北京大学新闻网)

厉以宁先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谓不突出,他是将中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举重若轻的人物,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计划经济”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体制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不再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匹配,因此“改革开放”到来了。但是“改革开放”要怎么改?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这都是彼时中国经济学界所有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问题复杂,很多问题没办法参照其他国家,没有“石头”让我们“摸着过河”。在此背景下厉以宁先生提出“企业股份制改革”,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才推动了我国国有制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自古以来,任何改革和革新都不会一帆风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也是如此。实际上,从厉以宁先生提出企业股份制改革到八十年代末期,中国经济改革几乎停滞。直到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以后,股份制才终于被肯定下来。

虽然股份制被肯定,但改革过程中仍然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面对这些各方改革质疑与难题,厉以宁先生等改革推动者们通过增量先行、存量暂缓等办法,将中国股份制改革推入“二次革命”,最终实现了中国股份制改革的顺利推开。

一次次解决实际“改革开放”难题,一次次更新理论研究,变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变的是厉以宁先生坚持的“改革”精神。先生曾表示,自己关注的主线就是改革,“参与改革,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表述已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由此观之,中国的改革开放非但没有因为时间拉长而结束,而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要求逐步加深。

厉以宁先生对中国改革和中国经济都充满了信心,同时,又一再强调改革远远没有完成。先生已逝,但“改革精神”却永远烙印在后辈的行动与理念中,而坚持改革开放不忘改革精神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厉老最好的怀念。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