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的意思和拼音(珐琅是什么意思以及读音、起源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珐琅是什么意思以及读音、起源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的拼音第几声

第四声珐释义:〔~琅〕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铅、锡的氧化物烧制而成的像釉子似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作为装饰,亦可防锈。亦称“法蓝”。
1.珐琅 fà láng 见釉质( yòuzhì)

珐琅怎么读

珐琅读音是:fà láng。

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步骤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珐琅工艺的制作分类很多,一般根据制作方法和胎地种类将其分类。 

珐琅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其中掐丝珐琅器就是俗称的“景泰蓝”,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扩展资料

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研磨制成粉末状彩料后,根据不同的工艺,填嵌或绘制于金属胎体上的一种艺术创作过程。金属錾刻技法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

珐琅的读音是什么

珐琅_词语解释
【拼音】:fà láng
【解释】:1.见“珐琅”。2.亦作“珐琅”。亦作“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用它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既可防锈,又可作为装饰。如搪瓷、景泰蓝等均为珐琅制品。

珐的读音

珐的读音:【fà】

释义:

珐琅,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铅、锡的氧化物烧制而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金属器物表面上起防锈和装饰作用。证章、纪念章多为珐琅制品,景泰蓝则是我国特有的珐琅制品。

“珐”的词组

珐琅、珐花、银胎珐琅

例句

  1. 我国古代珐琅制品的技术登峰造极。

  2. 牙齿主要的钙质部分,在珐琅质下面。

  3. 我跌倒时门牙的珐琅质碰碎了。

谴责,震撼,赞誉,缀满,绸缎,琉璃,恍若,珐琅的拼音和意思

谴责qián zé 责备。
震撼zhèn hàn 内心受到很大震动。
赞誉zàn yù 称赞,夸奖。
缀满zhuì mǎn 挂满了。
绸缎chóu duàn 丝织品。
琉璃liú li 一种矿物原料做的釉料。
恍若huǎng ruò 好像。
珐琅fà láng 某些矿物原料烧的像釉子的东西。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