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老师普遍不认同学校强推的教学模式,校长:照做有问题我担责,否则你们担责如何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老师普遍不认同学校强推的教学模式,校长:照做有问题我担责,否则你们担责如何看

对于一种教学模式,校长要强推,老师却普遍不认同,到底是校长一人更有智慧还有全体老师更有远见?答案不言自明。可是校长为什么还是要力排众议,一意孤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现在的校长有很多都不是从教学一线磨练、成长起来的,而是上级任命的。而这些直接任命下来的校长又有很多并不懂教育。

不仅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就连一些正在施行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规定、制度及纲领性文件,他都可能一知半解,更不说去深入领会和研究。他们很喜欢想当然,一看到别人推出的某种教学模式很精彩,就迫不及待地照搬过来,以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全国通用的,也不管是否符合本校的实际,因为他对本校的校情、教情、学情都不了解,也没有下工夫研究。

二是这种校长政绩观超强,巴不得三天两早晨就出成效,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大打翻身仗,最好能造成轰动,一家伙成为明星。

这种校长本意是好的,想改革,让学校工作上台阶,可是却忽略学校的实际,好大喜功,因此当他看到了什么新鲜花样,往往头脑发热,以为学校腾飞的日子已经到来。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愿意听取来自老师们的反对声音呢?

三是这种校长一般都较霸道,在学校一手遮天,不会真正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在他心里,所有老师都不及他聪明有见识,不会有什么有益于学校的真知灼见,只配听他的调遣和安排。因此,他对于老师的异议甚至抗议都不放在心上。在他的意识里,你老师只认教书就行了,出政策发号令的事情哪用你去操心。

四是这种校长手下的副校长、主任之类的一班大小领导基本都是他挑选任命的,无一不是唯他马首是瞻的亲信。

这种亲信对校长拍板作出的任何决定,一般都是坚决拥护,全力支持,不会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校长强力推行的决心:行政会议上行政人员都没意见,你几个老师知道什么?瞎嚷嚷而已。

至于谁担责的问题,只不过是校长吓唬大家的一句托词。到最后管它成不成功,谁都不用担责,因为没有人来追究责任,不过是改革过程中应交的学费,大不了从头再来。

就像前几年从山东杜郎口中学学来的高效课堂模式,热闹那么几年后现在被冷落了。冷落又如何,不过把满教室挂的用于展示的黑板取下来、把原来团团围坐的学习小组又解散变成传统的横竖排列的方阵,对学校、对校长、对老师、对学生都什么影响也没有。

高中新课改你们都用什么教学模式

从课堂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从杜郎口模式又演变出了九大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先学后教,课堂展示交流,检测评估。课改中出现像李炳亭等名人,杜郎口宜川中学等明校。现在又到了深化课改的阶段,哪所学校又走在了前面?在这个岔路口,我们何去何从?期待大家解读!

我们学校还在进行满堂灌模式教学,这种模式真能提高教学成绩吗

在用分数衡量教育的时代,只要学生考试出成绩,教师利用什么方式教学,已经变得不怎么重要。

简单粗暴,能够让学生害怕老师,能够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能够让老师有成绩,学校有名誉……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倍受领导推崇。

满堂灌较之于其他教学方法,在让学生出成绩方面,简单易行,就是教师受累,一堂课口干舌燥,但只要有成绩,教师甘心,领导放心;至于是否有益于学生未来发展,那是专家们的事情。

当然,满堂灌还要有辅助行动——即题海战术;外加教师严厉。这样的“三位一体”,才是让学生出成绩的妙招!

相同的教育方法,三十年前和现在的家长对此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这是为什么

谢悟空邀答!

题:相同的教育方法,三十年前和现在的家长对此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这是为什么?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三十年前的时尚,不是今天的风光,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观念在改变,方法在更新,新的环境形成的是新的思路,尤其是教育,这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摇篮,决不能固步自封,在祖国一片新面貌的大好环境下,你用老教材,灌输不了新思想,所以,社会环境的改变,要求教育思路的更新,在对问题的表达和处理方式上,我们当更融入时代气息,改变是势在必然。

今天的人们,应该说生活的目标更为清晰,人过得更为现实,注重的是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与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如过去人们认为奢华是生活的高质量,而现在认为低炭是生活的高质量,所以,思想观念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不同,教育上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也就不同。

或许是现在的人更懂得生活了,在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方式更为委婉,更为和气。在教育上可能受市场经济讲求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的影响,无论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训斥声少了,棍棒出孝子的观念变了,现在的教育在理想引导上更侧重于眼前目标,目标也更具体化了,这些也带来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与表达方式。

农村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如何才能办成名校

农村教育一般属于基础教育。

关键重基础。

规范办学要遵照基础,

培养学生能力要夯实基础,

除此以外,要抓住三个一。

首先,要坚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的眼光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高度,决定着老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20年前,我在农村小学工作了10年,当时的校长极其富有学识和眼光。他重视年轻老师的成长,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有年轻老师,外出的学习培训是年轻老师,特色活动的组织由年轻老师完成。他调动全校开展科研,参与市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请专家来给老师们讲课,参加市县组织的课题研究的相关比赛。毫不夸张的说,我就是在那位校长的重视下,蜕变、成长,在工作的第1个十年,完成了从楞头青到骨干老师的跨越。

然后,要留住人才,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品牌。

当然,老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喜欢了,学生家长的满意率也就上去了。而且,一个好老师能够带动一个年级组或一个学科的成长。

最后,要找到,一个新特色就是一张好名片。

还是说说,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地处最偏僻,但是校长开发了两个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剪纸和蔬菜生长基地,成为了全县有名的农村学校。校长先是找到有剪纸绝活的陈老师,由陈老师带动一个特长班的学生学习,业余时候陈老师在给年轻老师上课,教他们剪纸。这样,一所学校里就有大量为剪纸而疯狂的人,学生喜爱,老师痴迷,全民剪纸,自然成果喜人。

蔬菜生长基地怎么做的呢?农村学校有大量的自留地。有多少个班,学校就把土地平均分给各个班。每个班承包一小块。可以自己选中喜欢的蔬菜品种。一到冬天,蔬菜满园,白菜、萝卜、胡萝卜,绿油油,青葱葱,煞是好看。既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又给学生的餐桌上添上了有机蔬菜,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多余的蔬菜,学校组织食堂工人腌制、晾晒,还做成了蔬菜品牌,销往县城。

这样的校本课程实践是成功的,仅供大家参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