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程序员:“创业一时爽,一直创业一直爽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 | 闫辉 责编 | 朱珂欣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说到 90 后程序员,你会想到些什么?

信息时代,为 90 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拥有 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 90 后程序员会如何在创业之路上展露头脚?

在本期《开谈:程序员创富系列》访谈中,我们邀请到了葫芦笔记创始人、90后程序员、连续创业者陈顺利,Eolink 创始人兼 CEO 刘昊臻,校园 VC 创始合伙人、创业布道师、天使投资人殷建松,在 CSDN 战略合作总监闫辉的主持下,围绕 90 后程序员创业创富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他们还分享和交流创业的过程和体会,深入探究新生代程序员的创业创富之路。

被启蒙的“ 创业之心 ”

闫辉: 众多创业者在创业前期,或因受到“偶像”或“故事”激励,从而走上创业之路,比如点燃雷军内心的那本《硅谷之火》,他为此认定创业是自己要走的路。几位嘉宾为什么会选择创业,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刘昊臻: 于我而言,没有特定的人或故事对我创业有直接影响, 我是在自身能力累积后,才对创业的目标更加清晰。高中时,我就决定大学一定要创业。所以高考完成,我在旅途中开始招募团队,并且在大一开学前组建了团队。当时,主要以兴趣社团方式来招募的,希望能挖掘到未来一起“闯江湖”的伙伴,而现在的他们也恰好成了公司的核心成员。

其实,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激励我创业,以前卓越教育的校长给予我很多工作和人生方向上的指引。但我始终坚信“创业需要发自内心”,我不会因为看到某个人的故事就热血澎湃。

陈顺利:学生时代,我对武术很感兴趣,很喜欢看李小龙传记。那时我就发现他会设计很多武术使用的工具,这点我认为和编程很类似,也是符合工具的特征。

等到自己再有些阅历后,是 YC 创始人的《黑客与画家》这本书对我影响较大,让我对创业会有一定的憧憬。之后,《乔布斯传》之类的书籍也给我很多精神上的熏陶,激励我自学编程去创业。

展开全文

闫辉: 建松属于创业导师,现在做校园 VC 支持大学生创业。你见过那么多校园创业者,他们都是怎样的?

殷建松: 大学教学里,学编程主要是从 Python 开始。前两天我有个网名叫“ 凉皮”的学生,3 月份时还没有学过编程,但如今已经可以拿出来一个产品在我的创业课上给同学们做演示了。这位学生 做了一个 App 和网站,帮助大家从抖音里找热门的爆款视频,通过这些视频内容找到关键词,再通过关键词扩展更多相关关键词,算是一个内容创作的工具平台。

其实,创业者在任何社会的群体中都是少数派,不到 1% 。就算中国最好的理工类大学也没有很多学生创业,反而他们会选择去留学、当科学家、成为公务员。所以,两位创业者属于难能可贵的少数人。创业要去无人之境、蛮荒之地,要去开创一个新的事业,往往是不被大众认可的。两位创业者有不同的人生经历,顺利的经历比较常见,昊臻更为少见。

时下的疫情,让很多人求稳,所以考公务员、考研的人更多了。但事实上,所谓安稳的道路上竞争也非常激烈。

我非常喜欢一本书《第三道门》,讲述的是一个小伙子在 18 岁不想去上课,于是去拜访很多名人,问他们 18 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作者花了六七年的时间写出这本书,也告诉了每一位读者:不要走常规路,因为常规路性价比极差。人生要走窄门。

找准创业的方向

闫辉: 两位创业者的创业项目是如何启动的?为何会选择这个方向?

刘昊臻: 我的产品与 API 相关,包含了 API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数据生成到研发管理、自动化测试、监控、微服务的网关,以及开放平台和交易等。这是一个完整和庞大的产品体系。早期,我就在内部做工具,就是 eolink 产品的前身,也是开源产品。随后,我发现它很有市场,身边朋友试用反馈也不错,于是做了进一步创业。

我认为,掌握的资源,技术能力做技术类工具,解决特定的问题,成功率相对会更高。这个产品方向的客户群体的使用习惯比较标准化。这是不断用新的技术来解决已有问题的市场。

基于这个痛点,我们思考把 API 市场做大,在 2016 年提出做 API 的全生命周期产品。API 全生命周期包括三部分:

首先, API 管理平台,因为 API 是资产,资产必须有一个资产管理平台,就是 API 研发管理。

其次, API 运行在哪,这就是流量平台,数据和服务通过 API 平台对外开放,让大家能够使用。

最后,是 API 在哪里被人发现,这就是 API 应用市场。

基于这个大框架,我们设计了整套 eolink 的产品体系。过去五年里,基本上都在按照 2016 年设计的大方向在做产品的迭代。

陈顺利: 首个创业项目,主要起源于当时需要维护一个几十万行代码的大项目。我发现了程序员都会存在的一个痛点——面对老板改需求,找不到代码在哪,很难维护大型项目。

于是,我写了一个代码语音搜索工具,帮助程序员快速找到想要的代码。把代码解析成语法,通过深度学习和向量化,自然语言做一层机器翻译的映射,实现自然语言搜索代码,能够大大提高程序员的效率。

葫芦笔记是我自己第二个创业项目,我的初衷是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助手,提高思考和学习的效率。葫芦笔记支持大量的文档解析、语法解析。其中用到很多编译器层面的技术。

闫辉: 建松你作为创业导师,校园创业中选择创业方向时,是怎么的思考路径?

殷建松: 我们把创业定义成为基于不确定性的行动,并创造新的价值。

创业肯定是不确定的,今天我要想做的是 A ,逐渐做成了 B ,到上市的时候可能变成了 C,真正创造财富的可能是 D。正如马云最早做的是商贸通,出国为主国外交易,后来做 1688 批发,之后做淘宝和天猫,后面还有共享单车,蚂蚁金服等。

创业方向需要在内外碰撞中不断地寻找。每个人最难发现的是自己,同时外部需求也很难发现。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做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人会用。

创业是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何事情都要积累。没有成功是瞬间的,很多人看别人成功,并不知道其前面有十年的积累。扎克伯格好像一夜成功,其实他十几年前就编程了,有十多年的经验。

积累是很有必要的,早期就是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去乱碰,找到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想是没有用的,想是想不明白的,只有干才能干明白。

现在高校创业还是比较热,大家可能不知道,2015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就推动了互联网+大赛,如火如荼。今年6月份国家出了个文件,把福利彩票的一部分资金在学校里建设创业学院啊,这个新闻在教育部网站和财政部网站上都有专门的文件。

当然,我们传统教育制度实际上是不鼓励创业的,中国人一生都在为考试而准备。考试很明确,考过了就能上岗。但创业是不明确的,连个考卷都没有,就算发下了一张考卷,也是空白考卷,自己出题。

大学生还是受制于视野,大部分人就是围绕身边的食堂、快递、谈恋爱、校园纪念品等,这些项目方向都不行。

最近,我在高校力推数字创业,做数字化产品,我总结是三个 C 。

第一个,是 C ontent,内容,可以做抖音网红等内容平台。

第二个, 是 Code,写代码赚的更多一些。

第三个,是 Crypto,Web3。因为 Web3 都是开源的,包括项目、数据都是公开的,无需许可、无需信任。

每个时代都有红利期,我鼓励大家顺势而为。就如同很多学生喜欢游戏,我会建议他们把游戏做成元宇宙版本。元宇宙可能是我们 IT 行业终极发展方向,加上 Web3 的产权确认,以及 AR/VR 的用户体验,加上 AIGC 自动化内容生成,当这些科技融合在一起,或许有朝一日我们也能进入“ 黑客帝国的未来时代”。

创业者需要“反骨”

闫辉: 两位创业者都属于连续创业者,并没有大厂工作的经历。你们是如何看待去大厂和创业的关系?

刘昊臻: 对大部分人来讲,还谈不上去大厂或创业。更多人考虑的是如何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对我来说,因为我有比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是我家庭条件有多好,而是我对生活或家庭的基本要求是比较低的,这样的前提下,我有比较自由的环境和选择。因此,我很早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有所成就,成为一个人物。

陈顺利: 我家人会认为上班更稳妥。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要拥抱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转变为别人的确定性,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本质上,创业者需要抗压能力。我的内心非常坚定,一生都想为梦想奋斗,虽然可能失败,但不会后悔。我明白创业这条路只有做出成绩,才会得到大家认可。必然会承受痛苦和否定,需要独立的思维和有梦想的指引,否则很难去坚持。

殷建松:中国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比较紧密。因此,绝大多数人或许想过稳定的生活。但创业者是反叛者,我认为创业者肯定是不愿意去大厂。即便在大厂的经济压力小,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有着很多支持和福利的环境,这样其实是很难适应创业的环境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