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怎么读拼音(仄怎么读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仄怎么读

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称。与“平声”相对。(仄指现代汉语拼音的3、4声,平为1、2声)平仄音:多用于对联,对联中用语要有其指代的意义、押韵和平仄音。三言联:平平仄,仄仄平。四言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念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称。与“平声”相对。(仄指现代汉语拼音的3、4声,平为1、2声)。

平仄音:多用于对联,对联中用语要有其指代的意义、押韵和平仄音。

三言联:平平仄,仄仄平。

四言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言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八言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仄的读音

仄的读音

部首:厂

笔画:4

五笔:dwi

繁体:仄

解释:1.〈文〉倾斜;歪斜。 2.〈文〉狭窄。 3.(内心)不安。 4.指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shǎng)、去、入三声的统称。

“仄”,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è,最早见于秦朝说文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仄”的基本含义为倾斜,如仄立、日仄;引申含义为狭窄,如逼仄。

在日常使用中,“仄”也常做动词,表示内心不安,如仄悚。

康熙字典

【说文】厕本字。通作侧。

又平仄,字声也。

又仄慝,月行迟也。占家曰: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仄慝则王侯其肃。

又赤仄,钱名。

又【六书本义】湢仄,水流貌。作㳁,非。

又稫仄,禾密貌。作稫稄,非。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岩。人处厂下,有虑倾侧之象。

说文解字

.

侧倾也。从人在厂下。,籒文从夨,夨亦声。阻力切。

说文解字注

仄侧倾也。倾下曰。仄也。此仄下云。倾也。是之谓转注。古与侧昃字相假借。从人在厂下。会意。阻力切。一部。

籒文。从夨。夨亦声。夨、倾头也。昃亦作。当是籒文昃字。

仄字怎么读

“仄”字读音:【zè】

部首:厂字头

五笔输入法:DWI

释义:

1.倾斜。

2.狭窄。

3.〔~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4.心里不安。

相关词组:

  1. 逼仄

     

    狭窄

  2. 仄崿

     

    倾斜的山崖。

  3. 仄微

     

    卑贱,社会地位低。

  4. 仄步

     

    行走歪斜貌。

  5. 仄悚

     

    恐惧不安。

  6. 惭仄

     

    羞愧不安。

  7. 狭仄

     

    狭窄。

  8. 旁仄

     

    近侧;左右。

  9. 仄輮

     

    古代一种特制的车轮。其外周的内侧柔软而外侧坚硬,供行山路用。

  10. 仄道

     

    狭窄的小路。

  11. 仄隘

     

    狭窄。

仄的读音是什么

1个。
仄是中国的汉字,读音为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称。与“平声”相对。(仄指现代汉语拼音的3、4声,平为1、2声)详细释义1、倾斜摇晃。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方言:仄歪。)

“仄”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拼音】:zè     【笔划】:4        【五笔】:DWI      【部首】:人

【结构】:半包围结构       【五行】:金       【笔顺】:横、撇、撇、捺

【释义】:1.倾斜:~立。日~。 2.狭窄:逼~。 3.〔~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4.心里不安:歉~。

【详细释义】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同本义

1.仄,侧倾也。——《说文》

2.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3.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4.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汉书·光武纪》

5.衷怀歉仄,自叹无缘。——《红楼梦》

6.险道倾仄,且驰且射。——《汉书》

通“侧”(cè)。旁边

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汉书·段会宗传》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鲍宣传》。颜师古云:“仄,古侧字也。”

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如:仄韵(凡上、去、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

【相关词语】

1.转仄   2.湫仄   3.仄陋

仄怎么读 仄的读法

1、仄读音为zè。仄源于《汉书·息夫躬传》“众畏其口,见之仄目。”仄的意思是歪斜、狭小,也表明心里不安。

2、古人把字分平仄两种,格律诗就是有规律地安排“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来追求声律的变化。

3、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