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小故事大道理ppt(藏古亡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藏古亡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优质教育文档持续更新中,喜欢记得收藏关注哦!
  《亡羊补牢》的教案1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一)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指名读,齐读。
  (四)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五)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六)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导入新课时我尽量用激情的话语去带动学生,创设一个活泼、轻松、互动的情景。继而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检查读书情况
  (三)出示词语
  叼走 街坊 修补 堵上 后悔 窟窿 丢羊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四)出示生字
  亡 丢 则 叼 补
  2、同位间合作:组词或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本过程遵循了从“文――词――字――文”的识字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在分析字体结构的同时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达到了会用会写。)
  (五)写字
  板书 亡 丢 则 叼 补
  1、自己观察,怎样写才漂亮?(全班交流)
  2、师 小结:“叼”字第五笔提不要写成撇;“补”要写衣字旁。
  3、学生描红,练习写
  三、回文再读,读好
  (一)整体感知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2、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低年级学生概括力、语言组织能力稍弱,所以我将课文内容总成两个小问题让学生简洁明了的说出课文大体意思,不浪费时间。)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2、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2)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3)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4)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1、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2、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 导读出重音。
  4、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三)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 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讲解、理解课文时,我通过句式转换、比较句子 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不但让学生练习了反问句和肯定句的转换,而且培养了语感,更让学生明白了养羊人的后悔与改正。)
  四、 总结全文。
  (一)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二)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三) 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六、作业:
  (一)背诵这则寓言。
  (二)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的教案2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 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引导评议,齐读。
  ④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指名读,评议。
  ⑦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齐读第4节。
  ⑷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指 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