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闰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会有闰月

为什么会有闰月?那就要先了解阴阳历法的不同。二O二O庚子年,阴历就有闰月,是闰四月,变成这年有十三次月圆,阴历有十三个月,有384天,比平时阴历年多了一个月。

我国使用的历法有点复杂,不但使用世界公认公用的公历(阳历),也同时使用许多国家不用的阴历,干支历。我们平时说的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说的闰月是指阴历,不是阳历,也不是干支历。

我国在夏朝时就使用夏历,夏历就是阴阳合历。也即是在夏朝时,我国就创制有了阳历与阴历。阴历阳历是两套计算不同的历法。阳历是以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阴阳历各有计算法,各有特点。阴历重月,只反映月亮运行周期,了解月朔望圆缺盈亏特点。阳历重年,阳历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特点,形成四季变化更替,寒热不同。我国先人正是依据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创制了二十四节气而用以指农事与日常做作。知道阳历比阴历重要,但人又习惯于形象的月圆缺,于是使将阴阳历合到一起同用。但矛盾由此而生,同是十二个月,阴阳历的月日就有异,年差就十天以上,如何解决这矛盾?我国先人也找到了解决矛盾的办法:让阴历设置闰月,经过计算,使阴历十九年七闰,让阳历19年天数与阴历十九年天数基本相等,有误差也仅是一天。阴历置闰月后,阴阳历合用就不会跑得偏,可有效控制了,不然阴历就难分四季与寒热了。闰月是人为造出来的,是为使阴历配合阳历而有必要设置的。

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天数计整,所以平年阳历365,四年一闰年,闰年366天。月亮圆缺一次,周期用时是29天12时44分,所以阴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有时有七个大月,一年十二个月是354天或355天。阴阳历年日差有十到十一天,积三年就有三十天以上之差,阴历要追阳历,不补足,就会越差越多。幸好阳历重年,阴历重月,阴历以添月补足,就可以解决矛盾了,于是采用置闰法,并形成十九年有七闰的特点。由于置闰,也岀现了双春年无春年等现象,这都不足为怪了。弄通了阴阳历法,就知道了个中理,并非有什么怪异。

闰年和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年是阳历每四年多出一天2月29天。

闰月是阴历五年二闰。闰余?岁律吕调阳。

闰年和闰月有什么区别,闰月又该怎么计算呢能举例说一下吗

闰年和闰月是有区别的。闰年是以阳历公历而言的,闰月是以农历阴历而言的。我国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即阴历阳历混合在一起用,阴阳兼顾。而阴历阳历是两种参照物不同,计算不同的两种历法。

公历从阳历改造而来。公历是阳历之一种,参照物是太阳,主要是以太阳运行规律特点制定的,我国的阳历主要反明映在使用二十四节气上,是节气历。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为做历法,天数要计整数,于是便采用四舍五入法,平年只计365天,剩下的5小时48分4秒,积4年差不多够一天就增加一天,成366天。现行公历平年2月只有28天,这增加的一天就放在2月,成为29天。公历上称为四年一闰,且安排在以4除之能尽之年设闰。如2020庚子鼠年,能以4除尽,所以是闰年,2月有29天,平年就只有28天。重在日与年。

农历里的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历法,反映的是月相变化,朔望圆缺盈亏特点,重月与月相变化。月亮圆缺一次,其周期用时是29天12时44分3秒,天数计整,就采用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来调节,所以一年12个月就只有354天或355天。阴阳历年日差约有11天,阴阳历要搭配合用,就要有折中办法,于是采用阴历迁就阳历做法,在阴历里设置闰月,经计算,19年设7闰,就可使阴阳历的天数基本相同,有差也仅在一天之间。阴历闰月后,一年就有13个月,384天,即13次月圆缺。至于闰何月,不是随便的,是要经过节气推算计算的,闰月无中气,推算到没有中气出现的那个月就设闰,就是闰月。闰月最多的是五月,其次到四六月,再到三七月,二月,八月,九月,十月,正月腊月,百年无一。闰五月,19年里常有两次,四六月肯定有一次,也有两次的。2020庚子鼠年是闰四月,闰四月无中气。即今年既是闰年又是闰月,是闰年闰月同年了,成了双闰的年。一般闰年未必闰月,闰月未必闰年,双闰年,有,但不多,百年没几回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