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小时候看三国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三国为何又觉得刘备更像是一个伪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如果懿文太子朱标没有病逝,而是顺利的继承皇位,可以说众多藩王弟弟们是不敢造次的,甚至就是他同样做出了与他儿子朱允炆相同的削藩行动,也是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看朱标是何许人也,熟悉历史的人都是知道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就是朱元璋和大脚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当然朱棣在篡位之后也说他是马皇后的嫡子,不过在明朝灭亡之后在南京他的谎言还是被拆穿了,其实朱棣这么做很好理解,自然是抬高自身的地位,为他继位创造一个合法的借口而已,而朱元璋一辈子只有马皇后一个皇后,在古代嫡子有着优先的继承权,就像李世民也是只有一个皇后长孙氏,而能够争夺皇位的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了,而其他的儿子继位的可能性不会太高。

可以说朱标在继承权上就是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他是嫡长子,而实际上朱元璋在他十岁的时候也已经确定朱标成为继承人了,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自立成为吴王,朱标就是世子的身份,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是毫不犹豫的确定了朱标成为太子,甚至给朱标安排了很多能人作为他的老师,像李善长、徐达等等,这样的举动就是在全力的培养朱标。

不要认为老师只是传授一些知识,其实这就是在为太子培养自己的班底,要知道李善长和徐达都是明朝开国六国公之一,身后自然有着一大群人才跟随,如果将来朱标继位的话,这就是他能够依仗的政治资源,这一点在清朝能够很好的体现,就像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在光绪成人执政之后,不是获得了最大的权利,甚至能够光绪最信任的臣子了。当然朱标的太子做了27年的时间,虽然不是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人,但是确实权力比较大的太子,可能也就是李世民短暂的做过两个月的太子,能够在权力上压制朱标吧,但是李世民的情况是李渊都被他控制住了,而做两个月太子仅仅是为了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段而已。

朱元璋在外出征战的时候,都是太子朱标监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而且在朱标生下第二个儿子朱允炆之后,朱元璋也就让朱标处理朝政,一切政事都是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在奏报朱元璋,“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这么做就是在培养朱标的执政能力,要知道古代的太子虽然是二把手,但是确实是皇帝最忌惮的一个人,毕竟一个盼着皇帝早点死的人,你说皇帝要怎么想,虽然说这个人是他的儿子,所以基本上能够看到皇帝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给与太子实权,也让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太子没事可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而导致最后被废的情况了。

朱元璋不但给了儿子实权,甚至没有想过换太子的想法,就是李世民在确定李承乾为太子,还是更加喜欢李泰,在确定李治的时候,还试探过长孙无忌李恪的事情,但是朱元璋没有这个心思,并且对于其他的儿子远远没有朱标这样关心,这样就不会给其他儿子有着非分的想法了,在朱标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弟们丝毫争夺储位的心思都没有,并且在他们成年之后都外派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所以首先一点就是朱标得到了朱元璋给与的众多政治资源,能够培养自己的心腹,而且弟弟们根本没有实力与他争夺,并且还在监国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执政经验。

第二点就是朱标有着众多可用的人才,其实也能够说是政治资源,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杀掉了开国的绝大部分功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标的去世,为了培养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害怕这些功臣朱允炆压制不住,所以干脆都清洗掉了,来看看朱元璋都给朱标准备了哪些人才吧,首先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也就是说常遇春家族是他重要的支持者,虽然常遇春病逝的早,不过常茂和常升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常遇春的妻弟蓝玉,这是朱元璋给与朱标最重要的大将了,在开国武将病逝或者杀得差不多之后,蓝玉就是军方最核心的人物了,还有镇守云南的沐英,这是从小看着朱标长大,并且坚定的支持朱标,如果不是因为朱标去世,沐英也不会伤心过度而去世,要知道沐英也是明朝的一员猛将,能够永久镇守云南,能够看得出他的军事能力和对于朱元璋的绝对忠心了,所以有着这些人的辅助,如果朱标在继承皇位之后马上削藩,有着蓝玉带着一大群武将,给朱棣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啊,面对朱允炆他都差一点失败,并且拿出皇帝身边有奸臣的说法,但是这个借口在朱标身上完全就是不合理啊,所以就是比实力朱棣等藩王也是完败。

第三点就是朱标这个人宅心仁厚,在兄弟之间的威望非常高,朱元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皇帝,性格方面自然是火爆的,但是朱标从小就是温文尔雅,可能朱元璋也知道打天下确实需要他这种性格的君主,不过二代君王一定要学习儒家思想治国,在朱标成为吴王世子之后,朱元璋就给他请来了宋濂等大家悉心教导朱标,也就是从小接触儒家经典,使得朱标的性格仁慈宽厚,并且对待弟弟们也是非常的友爱,他的弟弟们犯了一些错误之后,都是他从中调和,就是朱棣都是受到过朱标的调和,所以在兄弟之间朱标的威望太高了,在朱标巡视陕西的时候,秦王朱樉因为在当地多次犯错而被召回京师,朱标调查情况,回到京城进献陕西地图,同时替弟弟秦王求情,最后在让朱元璋将朱樉放回西安,所以朱标在弟弟之间的威望非常高,《明史》记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压制这些藩王不成问题,甚至这些藩王因为朱标的仁厚,可能还会站在朱标的一边,就算是想要造反,可是实力不允许啊,其实哪怕他在位一天,在传位给儿子朱允炆的话,其实情况都会是另外一番情景了,毕竟朱标能够留给朱允炆一大堆有用的人才,相信收拾朱棣真的不在话下了!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三国为何又觉得刘备更像是一个伪君子

我个人觉得,刘备并非仁君,也非伪君子,而是当时的一个强者,一代枭雄。《三国演义》视蜀汉为正统,因此把刘备的形象往高大上方向塑造。比如桃园结义,就是虚构。刘备当时实际上是地方上一个豪强,关羽张飞都是手下的小弟,应该并未有结义的事情。而且刘备的武艺,应该还在关羽张飞之上,否则怎么当老大?

细数刘备的经历,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来又谋夺了宗亲刘璋的地盘。仁君这样的帽子是不能可能戴在刘备的头上的。但是刘备也从未有过残害百姓的事迹。而且刘备比较大度,比如张任因为抵抗刘备而被处死,但是刘备不但赦免了他的家人,并且还让他的后人得到任用。所以说刘备待人还是比较宽厚的,不然像诸葛亮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投靠他呢?

刘备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当时的家庭已经破落,靠亲戚的支持才能完成学业,可谓是白手起家。之后的经历也是极其坎坷复杂,50多岁才取得西川和荆州的基业。在当时人均寿命极低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极为难得,也极其的励志了,可谓一代枭雄。在三国那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为了生存,投靠强者是很自然的事情。刘备的行为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因为《三国演义》拔高了他的形象,与事实当然有差距,因此给人以虚伪的印象。

人们常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仁不当政、情不立事,如果都占齐了的人适合干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慈有义还有仁有情,那即使还不是完人,但已经接近善人的高度了。

这样的人,再匹配适合的方法论,干什么都会比其他人更顺利更高效的。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