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的意思多一点?孟夏草木长是哪首
发布时间: 2023-07-17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的意思多一点

释义:初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一、出处

晋代·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原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三、注释

1、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2、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3、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4、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5、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6、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7、流观:浏览。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8、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终宇宙:遍及世界。

三、译文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义熙四年(408年)之前,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

二、赏析

第一首写耕余读书之乐。一起先从良辰好景叙开,“孟夏”四月,是紧接暮春的时序。到四月,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木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扶疏”便是树木枝叶纷披的样子,这是何等幽绝的环境。

紧接诗人就写“吾”在“吾庐”的耕读之乐及人事关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二句值得玩味的,首先是由“既已”、“时还”等钩勒字反映的陶潜如何摆放耕种与读书之关系。耕种在前,读书其次。这表现了诗人淳真朴质而富于人民性的人生观。

诗人就这样次第将欣托惬意、良辰好景、遇友乐事写足味后,复落到“时还读我书”即题面的“读山海经”上来,可谓曲终奏雅。“泛览周王传,流览山海图”,虽点到为止,却大有可以发挥之奥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山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是哪首诗

“孟夏草木长”出自东晋末到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全诗如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意思

夏季的第一个月即为孟夏,就是四月,“孟夏草木长”即初夏的草木生长十分旺盛。
扶疏,即树木生长茂盛高低错落有致,“绕屋树扶疏”即围绕着屋子的树木十分茂盛、错落有致。
古汉语如果有不懂的话可以去查查《古代汉语字典》,很方便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