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在鸦片战争时期能否用弓箭和英军对射得有声有色?一只训练有素的比特犬和一只成年非洲鬣狗关在一个笼子里两天,会有什么样的结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在鸦片战争时期能否用弓箭和英军对射得有声有色

不行,闹呢。

以前咱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鸦片战争期间,大清王朝多么腐朽、多么落后,军队多么差,拿弓箭对抗洋枪洋炮......这些年也有不少新的说法:清朝没那么差劲,没那么落后,清军的火器也很多,火枪火炮的比例相当大,并不是某些人讲的,清军死活不用火器。再看当时的英军,使用的滑膛枪,也不比清军强到哪去,双方的差距没多大。

但这些新材料还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炮。

近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地面战场,决定胜负的,都是炮。清军和英军的差距不在火枪、弓箭,而是火炮。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和英军的火炮在原理上是差不多,都是火药发射铁球。但英军的火炮在品质上、使用思路上炮兵的训练上,远远、远远领先清军。

当时英国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机器,同时还有相当关键的一点,他们已经有:标准化。他的火药是机器研磨出来的,非常精细。中国的还是手工制造,非常粗糙。他靠标准化,10家火药厂用一套标准,10家厂子,10批产的火药,质量一样。中国的是这家做的火药一个品质,另一家做的是另一个品质,今天做的是一个品质,明天做的是另一个品质,然后掺到一起......所以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缴获了清军火药,直接倒海里了,没法用。

有机器和标准化,英国可以一个月10家工厂,10批生产出100门炮,口径误差非常小。同时10家炮弹厂,10批生产出来1万发炮弹,口径误差也都是毫米级。这1万发炮弹任意放到那100门炮里,都能保证打出去。加上工业化、标准化的火药,100门炮,说打500米,都打500米,说打800米,都打800米。当时中国手工半年造20门炮,口径误差非常大,手工打磨200发炮弹,误差非常大,手工打磨的火药,威力参差不齐,炮弹塞进去,说卡住就卡住,打的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有炸膛的危险。

现在不少人在网上喊,明朝时候就有机关枪了,清朝戴梓就发明机关枪了......太天真了!即便是真发明出来,也只是玩具,部队用不了。没有机器、没有标准化,能造出1万根通用的枪管嘛?能造出来100万发误差零点几毫米的子弹吗?不可能的。没有机器纯手工打造,枪管粗细不一,子弹大小不一,火药品质不一,机关枪高速连发,那不得全卡壳?

只有先实现工业革命,完成标准化,流水线,才能谈枪炮。

英军炮兵也是正规标准化的训练,效率碾压清军。不止碾压清军,对当时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英军的炮兵都是占绝对的优势。打的非常快,非常准。

实战中的表现是,英军在船上开炮,打的比清军远、准、狠。在船上飘忽不定,打的都比陆地炮台准。往往远程炮战中,英军的火炮先打掉了清军火炮。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和海湾战争中美军轰炸伊拉克军队是一个道理。

到两军列阵交战的时候,火炮在当时另一个关键作用出来了:打乱阵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几千年前,打仗对密集阵型有着严格的要求。简单的讲谁阵型乱了,谁输。乱的一方会被没乱的一方屠杀。到近代火炮成了打乱敌人阵型的神器。拿破仑是这方面的高手。当时流行的套路是排着密集阵性,扛着滑膛枪,上着刺刀。然后炮兵轰击。靠炮兵把敌人阵型打乱,接近以后,随便开一阵排枪。那时候的枪谈不上精度,全靠大家站的密,人多,再一起往敌人军阵里打,打到谁算谁。当时子弹的作用非常低,相当于点缀。开完枪以后,冲上去:白刃战。

觉得洋人只是洋枪洋炮厉害,冷兵器非常弱,格斗几乎不存在,这不对!

近代英法俄这些国家都是极其重视白刃战,甚至是推崇。排座次刺刀第一,炮第二,枪第三。到一战英军依然是这套路,人海冲锋,拼刺刀。结果德国人掏出来了马克沁。俄国的口号是刺刀是好汉,子弹是笨蛋。

当年清军和英军打,为什么吃亏?

英军靠炮,先打掉清军的炮。然后再用炮打乱清军的阵型。弓箭再厉害也没炮打的远、威力大。清军不管是用炮还是用枪、弓箭,阵型肯定扛不住英军的炮击。本来部队的官兵紧密排在一起,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挨几排炮以后,有些人被打死,有些人被吓跑,阵型乱了。然后敌人再排着整齐的阵型,端着刺刀一步步的压上来,还会再吓跑一批人。这是人性的问题,你的战友死一批,跑一批,敌人压上来了,你不跑,很难。跟抱着手机敲键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压力。

双方进入到火枪、弓箭射程之内的时候,通常清军已经开始溃败了,炮上的差距太大。那时候两军对垒,使用弓箭也得靠人员密集,大家一起射。扛不住炮击,人都跑了,弓箭的效果也会急剧降低。到这个阶段,是英军密集队形打排枪,清军还在坚持的零散人员还击,不论用枪还是弓箭,还是吃亏。

开三排枪,英军占便宜,清军再倒下一批,再跑一批。最后英军依然保持阵型,刺刀突击。这一段很多人不愿意提,比较影响中华武功的形象。但完全没必要:有问题,解决问题。遮遮掩掩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到了白刃战阶段,英军保持队形,十个人一排,刺刀向前,这时候清军的阵型是零散的,只能个人散开迎战。人家十个人拿刀捅你,你拿刀捅十个人,啥效果可想而知。一百个零散的人也打不过十个列队的人。一百个人分散、断断续续的往上冲,全都得死在十个始终排队的人手里。

戚继光打倭寇,都是死很少很少的人,大量斩杀倭寇。道理是一样的。倭寇是零散作战,戚家军是小阵型作战,十个伺候一个,挨个来,就是屠杀。

清军和英军打,前期被炮打乱打散,最大的伤亡是后期白刃战造成的。中间开枪、放箭占的比重非常小。整个战争中,枪和弓箭只是极其次要的因素,所以在它俩身上做文章,不解决问题。清军归根结底是输在炮上,然后才到火枪、弓箭上吃亏,最后在刺刀上被屠杀。而且打仗要讲策略,要看火候,英军在炮上占绝对优势,他可以一直轰,直到看到见你出现崩溃的情况,他的步兵再进攻。

现在已经是2021年底,没必要再为这些事哭啊、喊啊、骂呀,大清朝如何如何,没意义。有问题解决问题。当初清军打不过英军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什么什么。英军当初这一套本来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清军打不过,法军俄军也打不过,美军德军日军也白扯。工业上的差距,啥招都弥补不了。你想的招,什么坚壁清野、夜袭近战、火攻,全民皆兵......清军、清政府早替你想完了:不管用。

一只训练有素的比特犬和一只成年非洲鬣狗关在一个笼子里两天,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比特犬在犬界有着“战神”之称,而鬣狗在非洲大草原上则有着“非洲二哥”之称。单从称号上来看,“二哥”确实没有“战神”来的霸气。但是,如果让两种动物生死大战的话,比特犬能否打得过鬣狗呢?答案并没有唯一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简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犬界战神”比特犬

比特犬是一种专为“斗犬”而生的犬种,它的身上有着两种凶猛的犬种(美国斗牛犬和斯塔福犬)的基因。因此,比特犬既继承了美国斗牛犬的肌肉线条、爆发力,又继承了斯塔福犬的敏捷和凶狠。作为两种凶猛犬种杂交的后代,比特犬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除了拥有以上两种犬种的优点外,比特犬的耐力(持续两个小时的作战)以及无惧伤害(持续分泌的睾丸激素,让它在战斗时能暂时忘掉伤痛)是两种犬所无法企及的。

成年的比特犬平均体长在65公分左右,体重在35-40公斤之间,虽然从数据上看,它比一些大型犬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的耐力和无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