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古代“三品淑人”一般是对妇女的一种分封,是为“命妇”。

古代的一项诰命是指对女性的一种册封,一般皇上会对王室宗亲封为——公主、君主、县主,而安平县主就是指封地在安平。

每个朝代的分封都是不同的,而到了明清时代对女子的分封制度已经几近完善。一般女子的封号都是与男子关联的,比如丈夫的官越大就会相应的夫人封号等级越高,我们就拿明朝为例,一品、二品的官员的正妻就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没有分封跟品级的就叫做娘子了。

对高官的妻子或者母亲也会封为诰命夫人,一般我们在电视剧常听到的“一品诰命夫人”就是一种很高级别的称号,在有重大节庆时是可以受邀请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的,是一种很高的身份的象征。

拓展资料:

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员的母、妻而言俗称为“诰命夫人”。历代封建王朝妇女的封号皆从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后形成制度。后宫内命妇的编制为一后、四妃、九嫔,此为高等级,婕妤、美人、才人算中级,宝林、御女、采女算低级。皇后和皇帝一样是不讲品级的,而其他后宫佳丽都和前朝的大臣一样有严格的品级。

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具体有什么作用

每当那些影视剧上出现某位“一品诰命夫人”的时候,总是能给人一种这个女性很“威武”的感觉,让他人不由得畏惧三分。

诰命夫人,实际上是人们对封建社会中受到朝廷封赠的官员嫡母或正妻的一种习惯称呼,也称为“命妇”。

诰封制度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

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

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

所谓的“诰命”

就是皇帝在对官员的迁改职秩、追赠、贬乏、封赠其祖父妻室时所采用的文书形势,一般都写在特制的材料上,明清两代主要是写在绢帛上。

而“诰命夫人”,自然也就是皇帝批准你为夫人了,从此可以称之为“贵妇”了。

封建时代,女性需要遵循严格森严的礼法,即便是诰命夫人,也仅仅是附庸于自己的丈夫、儿子。明清时代,身有诰命之人与寻常女性是非常不同的,地方官员也要尊敬礼让三分。

在诰封制度之下,人们对女性的称谓也产生了等级之分。如明代,对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就称为“夫人”,嫡母称为“太夫人”;同理依次递减,三品的是淑人,四品的是恭人,五品的是宜人,六品的是安人,七品以下的是孺人。而那些无封无品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才称为娘子。

古代的“诰命夫人”有什么作用?

事实也没什么实际作用。

“诰命夫人”会有俸禄和赏赐,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不同品级的头饰和服装不同。一定品级的命妇还可以参与宫廷大典、进入后宫等。

她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在世时叫封为诰命夫人,死了后叫追赠,封赠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虽然“命妇”有一定的政治身份,跻身于社会上层,但依然是从属和依附于丈夫或儿子。她们主要还是由于相夫教子持家取得了成绩,才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封赠。

总结:古代妇女若想要成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诰命夫人”,就得鼓励丈夫好好当官,努力升到五品以上,争取当上夫人;从小教育儿子,把“封妻荫子”作为人生目标,做老妈的才有可能被封为“太夫人”。

在古代“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权力有多大呢它代表着什么

诰命夫人是明、清四朝受到皇帝加封的二品以上的高官母亲亦或妻子的称呼。

对官员的妻或母进册封的制度源于唐朝。《新唐书·百官一》载“文武官一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

也就是说一品官员母或妻封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母或妻封郡夫人,四品官员母或妻封郡君,五品官员母或妻封县君,勋官四品母或妻封乡君。

当然,唐朝的册封制度相对不是很完善,它只册封五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对于五品以下概不行册封之事。

宋朝,册封的范围被延伸至八品。《宋史·职官三》载“外内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在当时宰相、使相、三公、三师、王、侍中、中书令的正妻可封“国夫人”。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等二品以上且未执政(不是宰相职)官员母或妻可封“郡夫人”。尚书、御史中丞等三品以上且未执政官员母或妻可封“淑人”或“硕人”。太中大夫、中大夫等四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令人”。中散大夫、团练使等五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恭人”。朝奉大夫、奉直大夫等六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宜人”。朝奉郎、符宝郎等七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安人”。通直郎、宣议郎等八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孺人”。

宋朝的册封制度相对于唐朝,则显得更为的繁琐,且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哪个品级的官员可以册封其妻或母哪个等级的称号。可以说相对唐朝来说,宋朝的册封制度虽相对完善,但却是很难让人搞得懂,太过繁琐,且无定制。

直到明朝册封制度才得到彻底的完善,且也有了严格的等级之分。

《明史·职官一》载“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即一品妻封“一品夫人”、二品妻封“夫人”、三品妻封“淑人”、四品妻封“恭人”、五品妻封“宜人”、六品妻封“安人”、七品妻封“孺人”、八品妻封“八品孺人”、九品妻封“九品孺人”。

同时明朝不但规定每个品级的母、妻能够获得的名号,还规定封赠的次数、条件等。具体如下:

1.“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如果她的加封是因为其子孙则在封号加“太”字,如她有一个当二品官的儿子,那么如果朝廷要册封她的时候,给她的封号就是“太夫人”。当然,如果她丈夫还在,那就不加“太”字。

2.“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就是规定了每个品级能够对其家人册封的次数。比如有个人他在七品的时候,其母或妻被册封过一次,那么他升到五品之前就不会再有让其家人得到册封的机会,之后他升到三品、二品、一品的时候就分别都有一次机会让其家人得到册封或者晋升。

3.“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嫡母、继母、生母不能同时册封。同时如果大儿子是三品官,二儿子是二品官,那么在册封的时候优先按照二品官来册封。

4.“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如果册封其母亲的时,其父的官职比其子高,那么其母就直接升一阶。如本来是四品“恭人”则升为三品“淑人”。

5.“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如果祖宗的庇荫到这一代停止了,或者某命妇的儿子被过继给其他人,那么这个命妇的封号就会被取消。

6.“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嫡母在的时候,生母不能被册封,生母未得到册封的时候,妻子不能被册封。

7.“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如果要册封他的妻子的,就只能是嫡妻和继妻。

此外,明朝还规定了册封时所用的文书类型。册封一品至五品官员的正妻或母授诰命,称诰封;册封六品至九品官员的妻或母授敕命,称敕封。

所以按照如上所说,“诰命夫人”就是明清对一品、二品官员妻子或母亲的称呼。

而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诰命夫人”只会是一品、二品官员的妻子才能得到的称号。其余品级的妻子是得不到的,如三品官员的妻子,她只能叫“诰命淑人”,而六品官员的妻子,她只能叫“敕命安人”。

当然在解释清楚“诰命夫人”的意思后,我们再来介绍下它的作用。其实“诰命夫人”的作用就只有一个,就是皇帝以示对官员的恩宠,拉拢官员,让他死忠于皇帝。“封妻荫子”历来不就是古代读书人最高的梦想吗?能让自己的母亲或者妻子得到册封,这是何等的荣耀。

比如,当年清朝康熙时期的周培公,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