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将军传简历(谁来介绍一下邓华上将的军事指挥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谁来介绍一下邓华上将的军事指挥能力

解放战争成果

辽西夺五城

1948年9月底,邓华指挥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远距离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公里,于10月1日拂晓前包围法库,全歼国民党守军暂编第177师。

接着又指挥第7纵队主力夺彰武、下新立屯、克阜新、取新邱、攻黑山,连战皆捷。17天时间,接连拿下5城,歼国民党军3个师,受东北野战军总部通令嘉奖。 

围歼廖耀湘

1948年10月20日至28日,邓华率第7纵队急行军北上,参加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战。第7纵歼廖兵团1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等高级将领多人。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1951年春天,陈赓和宋时轮率兵入朝作战后,鉴于陈赓在军内威信很高,而宋时轮也是位老资格的将领,邓华提议由陈赓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宋时轮任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担任第三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兵团司令。

彭德怀斟酌了一番后回绝了邓华的请求。1951年5月15日,邓华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并毛泽东主席发了电报,再次提出主动让贤。5月27日,彭德怀向毛泽东主席发电,要求邓华留任第一副司令员。6月1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彭德怀建议,邓华位子不变。

邓华简历

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10年生,湖南郴州人。早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教导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红2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宋时轮率部到冀东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4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治委员,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扩展资料:

邓华的抗美援朝成就:

1、决战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邓华直接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余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2、金城反击战

1953年7月13日夜,邓华组织指挥金城反击战,1000余门大炮,发射了炮弹1900余吨。共歼李承晚的军队达7.8万余人,活捉伪“首都”师副师长,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迫使美方于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人民网-永远的丰碑:南征北战勇无敌――邓华

抗美援朝中国第二任总司令

抗美援朝中国第二任总司令邓华,邓华任期为1954.9.6—1954.10.30。

1950年,邓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起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邓华南征北战,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扩展资料:

邓华将军简历:

邓华,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早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他曾写道:“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1927年3月,邓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宋时轮率部到冀东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辽西(后改辽吉)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

1947年起,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44军军长,第四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1950年,邓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起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邓华南征北战,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1954年回国后,邓华历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病逝。

读书心得2000字 邓华将军传

读了《邓华将军传》的心得是,邓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五十多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下面是详细心得。

邓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

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古田会议、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

1937年9月,在平型关前线,邓华作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政训处主任会同团长杨得志指挥所部,参加该师迎战猖狂一时的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的战斗。

平型关之战共歼日军1000多人,取得了中国军队抗战的第一个大胜利。邓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五十多年。

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

邓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并且邓华指挥作战,善于抓住重点,挈领全局。

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文化、善学习、爱思考,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一员战将。

邓华在作战指挥实践中,从不囿于现成的结论、原则,而是随着时空诸方面条件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敢于立论、善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