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商朝的是(孔子是殷商遗民的后裔,为什么一生确推崇灭掉商朝的周文化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孔子是殷商遗民的后裔,为什么一生确推崇灭掉商朝的周文化

孔子就象现在的老人一样,总想过去的好,面对春秋乱世,当然向往十收一的井田制生活了,孔子代表着旧观念旧势力,并且四处宣扬,但有个地方他死也不去,那就是秦国。因为秦国是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他那一套是和秦国的主导思想格格不入的!

商朝灭亡后商朝纣王的后人怎样了

西周实行分封制,其中一块是分封是先代后人,这其中就有商纣的后人。那有谁哟?

一、他的哥微子启

通过上图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分封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到了河南商丘,为宋国。《史记》对他有记载,商纣无道,他的哥哥多次进谏,都是不听。曾经有一次,微子对西伯侯的强盛很是担忧,就又向纣王劝告,他说,我生有命,决定于天,周西伯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于是微子没有办法,听从了少师的劝告,离开了自己的弟弟殷朝。

后来,微子离开了纣,就投奔了西伯侯。武王克殷后,微子就手持祭器,袒胸露肉,两手绑在后面,让人牵羊,拿着茅草,向武王谢罪,茅草是祭祀沾酒用的,交出茅草,就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后来,武王死了,成王继位,之后,管叔蔡叔叛乱,平乱之后,就把微子封于宋地。并作《微子之命》来告诫他。话说,在代替武庚之后,殷的遗民都很爱戴他。
后来,微子启死后,就被埋葬在宋城外,在今天的商丘城西南约12公里处。明代万历年间,刻石碑,有殷微子之之墓。宋代历传26世32君。在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所灭。 微子启被认为是宋国开国之君,又是宋氏的始祖。而在春秋时期,有个宋襄公,还曾作过春秋五霸之一呢。不过,本事不算太大。毛主席还说他,“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二、他的儿子武庚

刚才我们说过,微子启是在武庚叛乱之后才成为宋国国君的。那武庚是怎么样的人呢,武庚是纣王的儿子。幼时聪明好学。在商纣被灭后,就被武王封在殷的旧都,殷。殷民都很高兴。武王总之对他不很放心,就在周围设了邶、墉、卫三国。后来,武王死后,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管叔蔡叔不满 ,就发动了叛乱。最后武庚兵败被杀。这次之后,周公认识到分封亲戚的重要性于是大规模分封。

话说,武庚兵败被杀后,他的后裔,没有忘记祖宗,有少部分留在朝歌,在今天的河南淇县附近。并以殷、商、汤、禄为姓。也有的逃难到河南南阳,内乡、镇平、西平、汝南;山东临沂、郯城;山西河曲、陕西柞水、大荔以及江苏句容等地。还有的东渡到了扶桑国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华华洲等地。

三、我们再说宋姓,

这本是纣的后裔,但也有一部分姓,其实也是殷商的后裔。比如说有一些是取自名门望族之名号或爵号的。

如宋戴公之后改为戴姓、宋武公之后改为武姓、宋宣公之后改为宣姓;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孙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孙,

对于孔子,由于是宋氏子孙,所以,也有孔宋同源之说。今朝鲜族、东乡族、土家族、满族和回、蒙、苗、彝、藏以及台湾省的土著族等均有宋姓。还有,殷姓在先秦时与衣同音,所以也有姓衣的。在宋代,要避讳赵匡胤之父赵弘殷,改为了商姓、汤姓、戴姓。

四、箕子其人

说到殷的遗民,商纣的后人,我们不说不说到另外一人,那就是箕子。那是商纣的叔父。那是个贤人。与微子比干三人并称殷末三仁。被商纣封为太师。商纣挥霍,进餐用象箸,他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他对商纣无道,劝谏,不听。有人劝他离开,他不忍心。说,我是人臣,怎么能随便离开呢,那是不负责任呀。他痛心,就装疯,为奴,每日弹唱箕子操,纣王索性把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后为纣王兵败,自焚。他逃往箕山,在今天的山西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过起了隐居生活。箕子也会观天象,用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周武王曾访道太行,找箕子。

周武王问殷商灭亡的原因,他不说,因为他不想说自己国家的坏话。问讲治国道理,他就将禹传下的《洪范九畴》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想让他辅佐,他说,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意思是,不愿作周的顺民。后来,他怕武王再来,他就带领弟子及商的遗民离开了。他东渡黄海,来到朝鲜,建立了箕子侯国。周武王知道后,就让他做了朝鲜的国君。公元前三世纪,朝鲜第一次在中国的史书上有记载。在《史记》中记载了箕子的建国。得到周朝的承认。这些建国的史实,及对生产的发展,开发朝鲜,直到六十年代前,朝鲜及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种说法。

这就是历史,历史虽已远去,如浮云,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谁知道商朝的灭亡由谁造成的有的说是妲己,有的说是纣王,叫我看是申公豹

商朝的灭亡肯定和纣王的残暴脱不了干系,当然其中也离不开妲己乱政的影子,但确实没有申公豹什么事。因为你这个问题提的时候打着历史的标签,那么我回答时必须依照历史的现实情况,申公豹只是封神榜虚构出来的人物,在真正的历史上是没有申公豹这号人的。其实咱们一提到纣王,都会打心眼儿里感觉到恶心,好像这个帝王就是历史上最不靠谱的一任,真实的情况果真如此吗?今天咱们就侃一侃让商朝灭亡的最后一个帝王。

纣王怎么会起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纣”字这么明白的贬义词,这是自己给自己往脸上“贴金”吗?其实纣王真正的名号为帝辛,商朝纣王之名只不过是后人强加给他的头衔,后来随着封神演义的火爆,纣王这个称呼更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纣王也并不是一成都没有的废材,这一点可以从他能继承王位中看出来,商朝还延续着哥哥死了弟弟接替王位的传统,当时纣王有前面两个叔叔和一个哥哥,连嫡长子都不是的纣王能逆袭,自身综合素质上肯定是有所特长。

史料上记得纣王最多的就是能争善战,能文能武,还有就是一个大力士,貌似一拳能打死一头牛。这样形容并不是我说的夸张,而是很多史料上都有类似记载,咱可不敢故意有丁点美化这号人物的想法。纣王开始接盘后商朝确实有一段强盛的历史,所以也不能说他一无是处就是个傻帽,接替帝位后的纣王感觉自己做出来点成绩后,开始不知所以的傲慢沾沾自喜。就好像他的人生达到了一个巅峰,没有了追求只有享受,随之而来的便是他残暴的治国方式,还有就是他对酒色的沉迷。

酒池肉林这个词就是专门为纣王研发的,纣王确实嗜酒如命,正常人酒后都会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纣王长期让自己脑子浸泡在酒精的麻醉中,他这样的状态怎么会治理好一个国家。还有妲己并不是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她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纣王和妲己的年龄差距很大,可以用年迈的纣王和妙龄妖艳的妲己来形容。纣王对妲己的迷恋并不是让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当时对纣王生活腐朽状态用酒池肉林来形容,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支持,这也是至今部分人争议的一点,但纣王嗜好酒色应该跑不了。

纣王的残暴、好酒、好色等等,都是让商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机。当年纣王并不是没有抵抗周武王的实力,只不过他的主力部队当时都在外围攻打东夷,国内兵力基本上是空虚的。周武王那点兵力去伐纣时,估计他自己心里感觉都没底,可老天比较照顾周武王,纣王弄了堆看似基数很大的编外部队来抵抗周武王。纣王几十万抵抗周武王的业余部队,大部分是有普通百姓组成的,确切的说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一是这些业余部队的作战能力肯定和正规军差距很大;二是这些人长期在纣王残暴的统治下,早已经有了反叛之心。所以周武王的造反只不过是点燃这堆干柴烈火的一面旗帜罢了,纣王的残暴失去了其治下人民的支持,所以大范围的临阵倒戈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说商朝的灭亡主要由纣王造成。

殷纣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