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灭亡的朝代很多,为何仅有汉朝多次成功复辟?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一般灭亡了就很难复辟西汉灭亡后,刘秀为何能成功复辟大汉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代灭亡的朝代很多,为何仅有汉朝多次成功复辟

确实,历史上叫做“汉”的朝代非常多。最早是西汉,接着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接着,汉室宗亲刘玄在绿林军的拥戴下,建立玄汉。再后来,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汉。再往后,东晋十六国时期,李特建立成汉。五代十六国时期,刘知远建立后汉,刘䶮(这个字是刘䶮本人造的,他本来叫刘岩,后来改名刘䶮,取“飞龙在天”的意思,表明他是资格的皇帝)建立南汉,刘崇建立北汉。这样一算起来,历史上的“汉朝”竟然有八个之多。

(西汉地图)

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汉朝”呢?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姓是古代人数最多的大姓之一。从几率上来说,肯定是刘姓建立的朝代最多。当然了,刘姓人数为什么最多,也是因为叫做“汉”的朝代最多的原因,这是相辅相成的。在古代,皇亲国戚生育后代的机会肯定是最多的,因为他们的妻妾最多,生育条件又好。再加上有一些被皇帝赐姓刘,所以刘姓也因此成了最大姓,建立的“汉”朝也最多。

历史上的“汉朝”最多,还在于第一个“汉朝”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长盛皇权王朝,前后经历了四百多年。这里的两汉,指的是西汉和东汉。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一个朝代。我之所以说两汉是第一个,是因为之前的夏、商很小,并不能称为大统一。周朝虽然比较大,但是因为实施分封制,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分裂状态,而且不是皇权王朝。秦朝是第一个皇权王朝,也是大统一朝代,但是很快就分裂了,在后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不够。

(蜀汉地图)

两汉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给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世两千年封建王朝,其政治体制,基本上是沿袭汉朝的郡县制加分封制,以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后世只不过是行政级别变多,分封的规模或大或小而已。

经济上,也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铁制农具,两千年基本没有变化。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农抑商,连明清时期也在这么搞,最后导致了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

文化上,两汉确立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为主,其它各家为辅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深入到了各方面,也是两汉为后世确立的。

正因为两汉作为一个重要的强大的朝代,在后世人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当国家遇到乱世的时候,建立一个叫做“汉”的朝代,肯定是最深入人心的,向心力也是最高之一。(我们分析一下那么多汉朝,除了成汉、南汉、北汉稍差一点外,西汉、东汉、蜀汉、后汉都还不错。)

(南汉北汉地图)

所以,只要是姓“刘”的,他们若是有机会,一般都会建立叫“汉”的朝代。甚至像成汉这种,虽然并不姓刘,而是姓李。但是,因为其建都在成都,而成都曾经有过蜀汉这样一个最了不起的王朝,因此,李特依然把他建立的朝代取名为“汉”。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一般灭亡了就很难复辟西汉灭亡后,刘秀为何能成功复辟大汉王朝

西汉后期,奢靡之风盛行,加上统治者政治上的腐朽,外戚王莽趁机篡权,建立新朝,自命新朝皇帝。由于王莽统治不利,新朝后期天下大乱,众多农民揭竿而起,扯旗造反。汉室宗亲刘玄领导的绿林军就是其中一只最有实力的农民起义军。那时候的刘秀也依附于这只农民起义军中,进行着前期韬光养晦的准备阶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是怎样一步一步成功复辟大汉王朝的。

刘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凭借着和高祖刘邦八竿子打得着的关系,勉强攀上汉朝皇室宗亲。不过刘秀此人可谓相当有城府,做事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在王莽后期起义军风起云涌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审时度势,选择适当时机借势而出。

早期刘秀和自己的哥哥凭借助汉室宗亲的政治光环起兵造反。可惜几次出兵不利。后不得不投靠另外一个汉室宗亲刘玄领导的绿林军。从此刘秀开始了他的荣誉之战。
最关键的也是最著名的一战非昆阳之战莫属。当时刘秀率领的军队在数量上与敌军相差悬殊,并且是在先期失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最后取得全面胜利。毛主席曾经评价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经过此次昆阳战役后,刘秀名声在外,使得很多追随者加入刘秀的帐下效命。

刘秀的哥哥在后来和刘玄作战中发生冲突,互相争夺权利,不幸被刘玄残忍杀害。当在外作战的刘秀闻听此消息,悲痛万分。恨不得马上挥师给自己哥哥报仇雪恨。但是刘秀冷静下来后,能够把悲伤隐藏起来,主动到刘玄的驻地检讨自己的错误,而且够重新获得刘玄的信任。最终获得授权,继续统帅大军前往河北征战,从此刘秀彻底摆脱刘玄的管辖,独自掌管兵权。

刘秀到达河北之后,在战略上主动寻求汉室宗亲刘杨为首的真定王室在军事上的支持,并与之建立婚姻联盟,从而强化双方的共同利益。利用真定王室的军事实力消灭河北霸主王郎。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当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时候,刘秀开始在河北称帝,高举汉高祖刘邦的大旗,重新回复汉室,国号依旧为汉。此时的刘秀统帅百万大军,以河北为根据地,四面出击,相继消灭赤眉军,扫平关东,最后战败刘玄领导的绿林军,从而登上最高权利中心。

当初日本为什么没有支持溥仪复辟清朝

1917年6月溥仪复辟主要是德国的支持,其次是日本的支持,由于正值一次世界大战正酣时期,德国和日本是正面对手,德国已经支持了溥仪,日本不可能再次正面支持,但日本想经营垂涎已久的东北,所以日本暗地里支持了复辟分子在东北的活动,以此来建立他们操纵的“独立国”。

图为溥仪复辟时,进京的张勋辫子军。

溥仪的复辟是酝酿很久的,曾一度声势浩大,首先国内支持有各方势力,有文有武。其中以盘踞在徐州一带的张勋辫子军和曾任陕甘总督、清亡后逃到热河一带进行阴谋活动的升允,张勋通过支持复辟的德国洋行购买大量军火并扩军,升允在热河集结满蒙王公贵族遗留的武装力量,蓄势待发。

复辟时的北京城,有悬挂的龙旗。

清宗室势力,以溥伟、善耆为代表的贵族分子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聚集,清遗臣势力,以劳乃宣、康有为代表的官僚分子分别在山东曲阜、江苏扬州等地点燃了复辟的舆论声势,《民是报》、《不忍》等报刊杂志都是复辟分子的舆论工具,各地都以举办“十老会”、“词社”、“尊孔文社”等名义集结联络复辟事宜。

图为亨利亲王访华时,与民众合影。

溥仪复辟早在1912年就受到德国支持,亨利亲王在威廉二世授意下专门来华访问,全程有溥伟等人陪同,并在青岛停留很久,此后令德国驻华文化大使卫礼贤、军官司格礼专门对接复辟事宜,双方达成协议,一旦复辟德国将公开承认并建交,此后德国提供经费、军火、聚集场所、医疗物资等。

大仓喜八郎,靠战争发家,在东北经营木材、煤、铁矿等掠夺企业。

一战期间,日本并不支持溥仪复辟,对德国和清室勾结产生戒备,也支持段祺瑞政府打击张勋,但日本一直想染指中国东北,所以暗中有意允许复辟分子在东北阴谋叛乱,并通过民间财团给复辟分子提供100万经费,并乘机结交满蒙贵族,从而达到控制在东北的这股势力的目的,当时日方代表为财阀大仓喜八郎和浪人佃信夫。以上可以看出溥仪复辟,得到外国势力支持的德国和日本,德国是政府公开支持,日本是民间暗里支持,别有目的。

溥仪复辟,梁启超参加了吗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