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原文,注释及翻译急急急?求毛遂自荐此成语故事的文言
发布时间: 2023-07-17

毛遂自荐的原文,注释及翻译急急急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擧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盤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於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译文:  秦兵围攻邯郸的时候,赵国派平原君向楚求救兵,要和楚国连合抗秦。他邀请二十个有勇力、文武兼备的食客门下一同去。平原君说:“如果用文的方式能够成功,那好极了;文的方式不能成功,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 (不管怎样,)一定要定下纵约才回来。随从的人士不到外面找,从食客门下中挑选就足够了。”找到十九个人,其馀没有可取的了,无法凑足二十个人。门下有个叫毛遂的,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合纵,邀请二十个食客门下一同去,现在还少一个人,请您就拿我凑数一同去吧!”平原君说:“先生在我的家里,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德的人生活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端马上就露了出来。如今先生在我的家里,到现在有三年了,我身边的人不曾称赞你什麼,我不曾听说过你,这说明先生没有什麼(才能)呀。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到今天才请求到袋子里来。如果让我早就到了袋子里,那就会整个锥头挺现出来,不只是现出尖端而已。”平原君终於带着毛遂一同去了。那十九个人互相使眼色讥笑他,只是没有说出口来。   毛遂等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问题),十九个人都钦佩他。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合纵,谈论合纵的利害关系,太阳出来时开始谈起,太阳正顶了还没做出决定。十九个人对毛遂说道:“先生上去!”毛遂手按剑柄,一步一级台阶走上去,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三言两语就可以决定。如今太阳出来就开始谈合纵,太阳正顶了还没做出决定,为什麼呀!”楚王对平原君说:“他是干什麼的?”平原君说:“这是我的舍人。”楚王喝斥(毛遂)道:“怎麼不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话,你是干什麼的!”毛遂手按剑柄,走上前去道:“您之所以喝斥我,是凭仗着楚国众多的军队。如今在这十步之内,您不能依仗楚国众多的军队啊,您的命吊在我的手上。我的主人在这里,您喝斥什麼呀!再说,我听说汤凭着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做了天子,周文王凭仗方圆百里的土地使诸侯向他称臣,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众多吗?只因为能够把握形势,发颺他们的威力。如今楚国的土地纵横五千里,武装的士兵上百万,这是称霸称王的资本。凭仗楚国的强大,世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抵挡。白起,一个小子罢了,带领几万军队,前来与楚作战,一战就攻下了鄢和郢,再战就烧毁了夷陵,三战就侮辱了您的祖先。这是子孙万代忘不了的怨仇,也是赵国人感到羞耻的事,您却对此不知羞辱。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啊。我的主人在这里,您喝斥什麼呀!”楚王说:“是!是!的确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我谨奉献全国的力量来听从。”毛遂说:“合纵的事定了麼?”楚王说:“定了。”毛遂对楚王的侍臣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双手捧着铜盆,跪着呈献给楚王,说道:“您应当歃血来定下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我。”於是在殿上定下了合纵的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盆,右手招呼十九个人,说:“您们一起在堂下用它歃血。您们碌碌无能,是人们所说的靠别人力量办成事情的人呀。”   平原君(在楚国)订下了纵约回来,回到赵国,说道:“我不敢再观察评价士人了。我观察士人,说多,上千人;说少,也有几百人。自己认为不会看错天下的士人,如今对毛先生却看错他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咱赵国比九鼎大吕还受尊重。毛先生凭着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军队还强。我不敢再观察、评价士人了。”於是让毛遂做了上客。 简析:  《史记》所写的人物,主要是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名震千古的大人物,他们大都处於一定社会各种矛盾斗争的中心。《史记》也写了一些小人物,但他们无一不与那些大人物大事件息息相关。有些大人物能完成某些大事,主要是依靠这些小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历史作用,使他们与大人物并驾齐驱,甚至使有些大人物相形见绌。《毛遂自荐》就具体反映出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它通过“合从於楚”这一重大事件的记叙,具体表现并高度赞颺了平原君的舍人毛遂的智慧、勇敢及主动承担重任的精神。   本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是:   一、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毛遂与楚王谈论合纵的场面,是个紧张斗争的场面。毛遂“文武备具”的才能,就是在这个场面上,在谈论双方的矛盾斗争中,集中地显示出来。毛遂“按剑历阶而上”“按剑而前”,面对楚王的喝斥,针锋相对地反驳,并进而威胁楚王,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接着写毛遂引证史例,分析现状,权衡利害,终於使楚王答应合纵,从而使本不应直接参与谈判的毛遂成了决定赵楚合纵的主角。所有这些,充分表现出毛遂特出的勇气和智慧。在同一场面中有关人物的表现,如平原君与楚王谈判的没有成效,楚王对毛遂的态度的戏剧性变化,被平原君认为“文武备具”的“十九人”对困难束手无策,只能因人成事等,都对表现毛遂这一主要人起着衬托的作用。写毛遂自荐的那个场面,着重表现出毛遂承担“合从於楚”的任务的主动性与完成任务的信心。两个场面联系起来,把毛遂这个策士的特色反映得鲜明而丰满。   二、词的复叠,句子的反复,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词的复叠,指的是把同一的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如“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连用三“先生”,活现出平原君当时以主人的身份坚决拒绝毛遂的神态,表达出他盲目自信和瞧不起毛遂的心理。客气的称呼(先生)与毫不客气的言辞(无所有、不能、留),又反映出平原君这一贵公子所特有的风度。到了与楚合纵成功回到楚国之後,平原君在表示“胜不敢复相士”时,三句话中,又三用“毛先生”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疆於百万之师”),其感激,钦佩之情,溢於言表,与上文三称“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句子的反复,指人对事物有热烈深切的感触时,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申说,即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如平原君一再说“胜不敢复相士”,表现出他对毛遂的赞颺和因原先错看了毛遂而引起的悔恨与歉疚之情。再如毛遂在楚王殿上,针对楚王的喝斥,一再说“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充分表现出毛遂那种说大人则藐之的豪迈气概,正如宋代洪迈所说:“其英姿雄风,千载下犹可想见,使人畏而仰之。” (《容斋五笔》五卷)编辑本段字词句基础知识擧要  以为   “以”、“为”连在一起时,由於“以”的词性和意义不同,以及二者的组合关系不同,有好几种用法。   1.“以为”结合成为一个动词,等於“认为”。如:   ①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   ②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信陵君窃符救赵》)   2. “以”是表示“以为”意义的动词,与“为”相配合,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或判断,而其兼语承上文省略。可译为“认为……是………”、“把……当作……”。如:   ③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为贤大夫”:以之为贤大夫,认为他是贤大夫。   3.“以”是“使令”、“任用”意义的动词,与“为”相配合,组成兼语式的使动句,表示让人去做某事或担任某种职务,其兼语承上省略。相当於“让……作……”,“任用……为……”。如:   ④遂以为上客。——“以为上客”,以之为上客,让他作上客。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论语》二则》)——“以为东蒙主”,以之为东蒙主,任用他为东蒙山主管祭祀的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