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古诗配图画(小儿垂钓图怎么画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小儿垂钓图怎么画

  • 中国画

    有一幅,可参考

  •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是这首吗?
    以那个稚气的小孩为中心,浅浅的鱼塘,把诗中描写的背景描绘出来。在不远处添上一位赶考书生,向小儿靠近,招手。最重要的是,小孩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小心翼翼的。
    约莫就是这样了吧...

小儿垂钓诗句配画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配画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垂纶:钓鱼。
8、遥:远远地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网上搜的仅供参考

小儿垂钓古诗简单配画

  导语:《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小儿垂钓古诗简单配画,欢迎借鉴!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朝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小儿垂钓的画怎么画

1、画头部

首先,大大的圆形加一个小耳朵画出头部轮廓,简单画一下小孩的发髻,再画上小孩怕被打扰时的着急的表情,头部就画好了。

2、画身体部分

然后,画出小孩的动态,我们要注意“侧坐”,“学垂纶”和“遥招手”,先画出握着钓鱼竿的手臂和高高举起的手臂,再画出坐在石头上的腿腿,小孩的动态就画出来啦。

3、画鱼竿、竹篓和路人

接着,简单画出石头,鱼竿和鱼篓,小孩部分画完后,我们就可以画路人了,注意近大远小,路人我们要画得小一些,一条横线和一条曲线简单画出地面和河岸,是不是画面的空间感一下子就有了。

4、画风景

最后我们再丰富一下画面,在近处画上草丛和大树,水中画出鱼儿和荷叶,在路人的身后画上远山,天空中画上云朵,这幅《小儿垂钓》的线稿就完成啦。

5、涂色

最后,给画面涂上漂亮的颜色吧,我们可以先涂浅色后涂深色,一层一层的来涂,要有耐心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