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起来 美起来!梅州今年将完成60多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晨曦微露,伴着鸟鸣,迎着朝霞,呼吸清新的空气……在粤北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梅州,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幸福靠山。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粤东粤西粤北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梅州市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形成全社会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持续提升绿美梅州生态质量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梅州全市油茶种植面积约63万亩,是省内主要油茶产区。图为梅州油茶基地。资料图片

铺好一片“青山”,不断厚植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一幅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画卷正在梅州大地徐徐展开。

植绿增绿

优化林分林相成为发力点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2月13日,全省各地联动开展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吹响了春季造林绿化的号角。在梅县区水车镇梅畲快线林分改造现场示范点,梅州市县镇村干部、群众代表撸起袖子,挥锹铲土,干劲十足。新种下的树苗迎风挺立,生机勃勃。

“这是我第3次参加植树活动,每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份希望。”梅县区林业局干部郭秋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兴奋地说,义务植树活动增强了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植树造林的热情。

展开全文

梅州各地掀起植树造林热潮。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当天,梅州全市共组织120场(次)义务植树活动,超过1.5万人参与,共种下约11万棵树苗。截至3月12日,梅州全市超过93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种下约303万棵树苗。

绿起来才能美起来,“植绿增绿”是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抓绿化的过程,优化林分林相成为发力点和落脚点。

何为林分林相优化?通俗理解就是通过科学规划、搭配森林构成树种,进一步优化提升森林外观。

“这就要求我们在植树造林时要更加注重科学的树种搭配,通过多树种科学组合营造出更优美的景观,从而让森林内部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梅州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杨坚告诉记者,以梅畲快线林分改造现场示范点为例,当地规划选用开花、木材价值高的红椎、闽楠等珍贵树木和木荷等特色树种,按照“带状皆伐抚育+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择株采伐抚育+套种多树种混交林”“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密留匀”的原则,对沿江、沿线松材线虫病发生疫区纯松林进行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

“林分林相提升优化,能够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和造林亩产值的大幅提高,有效解决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火险系数高、森林病虫害风险大的问题。”杨坚说。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色。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粤东粤西粤北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拥有74.54%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家底可谓十足丰厚。

广东平远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位于平远县,地处南岭山脉与武夷山脉交界处。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2019年,梅州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粤北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了7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单位)、7个“省林业生态县”、5个省级森林小镇。2022年,梅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AQI)为99.2%,排名全省第一。

如何厚植绿色家底,创造优质的生态和美丽的环境?梅州市林业局局长熊锋松表示,2023年梅州将深入推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确保完成总任务60多万亩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其中含林分优化提升约27万亩、新造林抚育约12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建设森林县城1个、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和绿美古树(红色)乡村13个;继续加强对现有4646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落实管护责任。

守绿护绿

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灾害防控

“阿叔阿婆,咱们的生态环境变美了,高兴的同时也要懂得保护,不能乱丢烟头,不能破坏绿化,每个人都有责任。”2月底,一场100多人参加的徒步宣传活动在大埔县举办。梅州市林业局、梅州快乐健行、大埔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大埔县应急管理局、大埔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组成志愿队,身穿橙色马甲,手拿防火宣传单,徒步行走在高陂镇、洲瑞镇的镇村和林业企业,发放了3000多份宣传资料。

沿途,志愿者们积极向村民讲解森林防火相关常识,增强村民森林防火意识。

梅州市作为森林资源大市,森林防火工作点多面广、任务艰巨。尤其是近期当地天气晴朗干燥,持续多日无雨,空气湿度低,火险等级长时间为红色。且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逐步进入春耕时节,天气晴朗适合登山活动,进入林区游玩、农事作业的人员大幅增加,森林防火形势日趋复杂严峻。

志愿者走进镇村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受访单位供图

严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推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多点防范布控,强化网格管理,确保森林防火巡查管控全天候、无盲区,确保火灾隐患早发现、早解决。”梅州市林业局三级调研员张俊说,连日来当地加强督查巡查,狠抓火源管控;强化隐患排查,严打违规用火。

据其介绍,前不久梅州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印发《梅州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压实市、县、镇、村到护林员的分片包干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山有人巡、路有人守、烟有人查、责有人担”。各县(市、区)也已全部发布禁火令,严格野外火源管控。

“我们还积极运用‘防火码’加强进山人员的管理。同时,各地加强对林区70岁以上老人、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者和聋哑人等特殊人群的管理,落实监护责任,防止特殊人群在林区、林缘玩火,消除火灾隐患。”张俊提醒广大群众,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要时刻提高警惕,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绿美梅州建设,方法需系统科学。近年来,梅州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及擅自填埋、开垦湿地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

另外,据梅州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和国有林场管理科科长丘军介绍,2022年梅州市印发《梅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逐步构建“一脉一屏多核”的自然保护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梅州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目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151个。

熊锋松告诉记者,当地充分用好信息化手段,通过智慧林长、护林员网格化等移动巡护终端,加大对森林灾害巡查频率,多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群防群治意识。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构建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精细管理、高效共享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此外,梅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长+检察长”与“林长+警长”工作机制。通过构建涉林案件信息共享、支持配合、联动协作、强化宣传等方面的协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的有效衔接,凝聚公益保护共识,形成保护生态资源合力,增强涉林执法和司法的刚性和质效,为推动绿美梅州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绿生金

因地制宜发展绿美经济

3月,在兴宁市石马镇米渡村,连绵起伏的油茶林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愈发苍翠欲滴。趁着好天气,62岁的村民何胜标带上修剪工具,前往兴宁市名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下称“名峰现代农业”)的油茶基地。“现在正是整形修剪油茶树的时候,只有油茶树通风和透光性好,油茶果的产量才能提高。”何胜标说。

另一边,基地负责人刘名远通过手机平台实时查看油茶树生长状态,手指轻轻一点便实现自动滴灌。

据刘名远介绍,目前基地建立了物联网+基地模式,部署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水肥一体机、山地果园轨道等设备,结合智慧油茶云平台,能实时掌握油茶种植环境信息,远程查看实时视频图像,并根据环境监测结果,远程实时控制设备。

“依托物联网前端感知系统采集信息数据,还能提取茶油供应链各环节追溯要素,为茶油产品贴上溯源标签,实现茶油品质可控可溯。”刘名远说,通过实施科学种植与绿色智能化管理,公司实现了茶果茶油产量品质双提升。

油茶是生态和经济型优良树种,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造福了一方百姓。梅州全市油茶种植面积约63万亩,是省内主要的油茶产区,年产油茶籽近2.5万吨,年产值约22亿元。截至目前,名峰现代农业辐射带动农户1000多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事实上,造林绿化与林业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绿美梅州不仅要让生态变美,更要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

如今,与小小的油茶果一样,竹木、南药等林下经济产业正逐渐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在平远县,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党员干部+农户”“支部+支部”的模式,大力发展梅片树种植,扩大梅片树的种植面积,既提高了产量,又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

“梅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梅州市林业局政策法规和科技产业科科长陈运财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竹木、南药等特色产业。目前南药种植面积约13万亩,产量达9.49万吨,年产值约11.46亿元,种植面积较大的是梅片树、灵芝、岗梅、红豆杉等;竹子种植面积约40万亩,主要品种为毛竹,年产值约7亿元。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238.42万亩,产值55.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6家林企获评国家级林下

微信